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城文物学院
金城文物学院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630
  • 关注人气: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城文学:漫画莫野与太公(三)

(2014-11-23 12:00:48)
标签:

牧野

卫辉市

淇县

朝歌

武王

分类: 金城学社艺术沙龙

我看牧野之战

——纪念牧野大战3050周年

三千年的时间是漫长的,多少往事,因为经不起岁月长河的冲刷,都已烟消云散。但是,牧野大战却不同,由于她是一面亘古只立的正义旗帜,历经风栉雨沐,而更加鲜艳;是一轮警世的宝鉴,浪淘沙砺,更显光亮;是一丛倍耐圈点的军政人文百科,日积月累,益发厚重。今天,我们纪念她的3050周年,作为牧野儿女,实在是感慨系之,有太多的话想说。

                                                                  牧野地望何处是

牧野大战的战场地望,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深入,越来越趋于明朗:它就是今淇县(古朝歌)西南的牧邑之野,而不是某些专家按《尔雅》解释的,所谓“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的牧野,更不是一些地方志所诚心作假的某个村落一隅。我们的主要论据是:

首先,甲骨文不但有“牧”作为邑落的记载(1),而且有主宰牧邑的行政首脑如“子牧”的记载(2),甚至还有“取虎于牧鄙”(3)即在“牧邑之野”取虎的记载。这些,都是我们一百多年前的史学先贤们不可能知道的。

其次,西周开国以后的史料,《逸周书》说:武王伐纣时与诸侯们约定的军事集结地点就是牧邑,即“约期于牧,案用师旅”(4);《礼记。大传》说:胜利后曾在牧邑作过祭祀,即“设奠于牧室”(5);周穆王时期的祭公谋父追述说:武王伐纣的原因是商王帝受,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6;小“謰”鼎铭文说,牧邑还是“殷八师”的驻军之所,即“复归在牧师”(7)。一句话,到西周,牧邑的地位更加明确并且提高了。

第三,东周至两汉,先是从《左传。隐公五年》(即公元前718年)里可以看到,商之牧邑已成了卫之牧邑;接着是墨子、苏秦、荀子以及《铁盐论》里的“文学”等人,随口便称牧之野,说明当时牧邑依然健在;《逸周书》、《诗经》、《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白虎通》、《论衡》等一系列典籍,牧之野与牧野并用,更证明“牧野”乃“牧邑之野”的简称无疑。

第四,牧邑的具体历史地理位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讲得最为清楚,是“坶”(牧),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曰:“武王与纣战于坶野。”(8);牧邑又名陈城,即今天卫辉市的旧城区,因周武王曾于当地陈兵布阵筑城而得名,《魏书》、《括地志》等记载的也十分明白。据此,所谓牧野,指的应是今卫辉市周围的广阔原野,牧野主战场应是其在东北的淇县方向。它和《水经注。清水》条所说的,牧野战场在今卫辉市与淇县间的仓河两岸,即仓水“东南历牧野”,“有殷太师比干冢”也是符合符节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卫辉市这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曾作为州、郡、路、府、道的治所,从西晋到民国初年,延续了一千七八百年。所辖与牧野战场有关的汲、新、辉、获、原、延等县,和今天新乡市的行政区划大体相当。为此,我们不妨再次借用《说文解字》里的话,给牧野一个与时俱进的说法。许慎说:“坶(今卫辉市区),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曰:‘武王与纣战于坶野。’ ”我们说:“新乡,即牧野大地,市政府所在地东北距淇县约50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