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官府手工业生产过程中,为规范产品形制、保证产品质量,往往被要求按某些标准器样制作,这是中国古代官府手工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由官府颁发的标准器样就叫官样。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094827_87378.jpg
赭地五彩兰花海碗图样
赭地五彩兰花海碗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19.0cm,横29.9cm。
图样右题:照此样,海碗四十件,大碗四十件,盅碗四十件,汤碗四十件,饭碗六十件,怀碗四十件,九寸盘四十件,七寸盘四十件,五寸盘四十件,四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二寸五碟四十件,酒盅四十件,羹匙四十把,茶盅二十件,大茶盅二十件,盖碗二十件,茶缸二十件,二寸五见元奓斗十件,二寸见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见元刡头缸四件,一寸见元胭脂盒四件。
图样为海碗立样,半幅施彩。器底釉为赭,其上均匀描绘4行兰花纹饰,花朵白色,在赭地上显得很突出。朵与绿叶勾画清晰,敷色清淡,韵致典雅。每组花卉纹样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各有姿态,于细微处突出匠心。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095330_27827.jpg
藕荷地五彩兰花碗图样
藕荷地五彩兰花碗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19.0cm,横29.9cm。
图样右题:照此样,茶盅廿件,盖碗十对,二寸五见元奓斗十件,二寸见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见元刡头缸四件,一寸见元胭脂盒四件,长方入角水仙奁二对。
图样纹饰为方形。在藕合底色上,均匀描绘5组兰花。花叶用石绿色勾画,花朵为白色,清新优雅。图样中绿色兰叶随风摇曳,以浓淡分向背,花朵点缀其间,纤弱轻柔,惹人怜爱。在中国古代,兰花被赋予独特的含义。《楚辞》:“纫秋兰以为佩。”古人认为:“德芬芳者佩兰,古之佩者,各家其德”,故幽谷兰花被喻为君子。又有“四时不谢之兰,百节常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之说,于是兰花便成了代表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象征之一。随着兰花逐渐成为文人画家表达个人生活理想和高雅性情的题材,其形象逐渐出现在瓷器纹样中,清代陶瓷纹样就盛行兰石图案。
官样是内府相关人员根据皇帝的意愿制成的器物标准样,御窑瓷器是御窑厂的窑工根据内府颁发的官样生产出来的御用瓷器。在这些瓷器的生产过程中,官样起到了沟通皇帝与手工业生产者、实现审美意识交流的作用。正因为有这样的交流过程,以御窑瓷器为代表的产品才能和皇帝的要求相符合。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095541_60375.jpg
粉地五彩瓜瓞绵绵碗平面图样
粉地五彩瓜瓞绵绵碗平面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19.0cm,横29.9cm。
图样右下墨笔书:照此样,茶盅二十件,盖碗十对。
图样为碗心纹饰。作者用工笔淡设色手法,描绘瓜蔓、牵牛花、翠竹及蝴蝶。其中瓜叶用深浅二种黄色、竹叶用翠绿与淡黄晕染以示正反向背;蝴蝶先以细墨线勾勒轮廓,再用彩笔点染花纹,可谓“纤毫毕现”;瓜因成熟而开裂,其中为数不少的瓜籽清晰可见,暗示着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纹样构图疏朗,设色清雅可人,格调清新淡雅。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095731_14698.jpg
黄地梅花喜鹊海碗图样
黄地梅花喜鹊海碗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19.0cm,横29.9cm。
图样右题:照此样,海碗四十件,大碗四十件,中碗四十件,汤碗四十件,饭碗六十件,怀碗四十件,九寸盘四十件,七寸盘四十件,五寸盘四十件,四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二寸五碟四十件,酒盅四十件,羹匙四十把,茶盅二十件,大茶盅二十件,盖碗二十件,茶缸二十件,二寸五见元奓斗十件,二寸见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见元刡头缸四件,一寸见元胭脂盒四件。
图样中上题:一尺五寸见方花盆三对,腰元水仙奁二对。
图样为海碗立样,半幅施彩。底色明黄,其上巧妙布置3段折枝梅花,喜鹊相向飞翔。画家以赭代墨,勾勒梅花枝杆,花朵用浓紫色点染;喜鹊用工笔画法,羽毛纤毫毕现。梅的静与鹊的动形成互补,而3只喜鹊构成的三角形又使得动中有静,构成画面的稳定感。喜鹊登梅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喜鹊是喜的象征,《开元天宝遗事》即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梅既能于老干上重发新枝,又能凌寒开花,故用来象征不老不衰。此外,梅有5瓣,又被人们赋予福、禄、寿、喜、财五福的含义。喜鹊与梅花相配合,除去以上所说的美好寓意,还有借“喜”、“梅”二字的发音,暗含“喜上眉梢”的吉祥寓意。
根据《周礼》等书记载,西周时期官府手工作坊里已经有政府规定的产品标准,唐宋以后关于官样的记载更加详细。政府所颁官样,或为流行的实物,或为相关机构另行制作的样品,或为绘制的图样,手法各异。在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中,以彩绘图画为官样的做法,至迟从北宋末年就开始流行。包括建筑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有官府颁发的标准,官样开始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据档案记载,明清两代瓷器生产中的官样形态有宫中旧藏的瓷器实物样、用木旋成或用纸板粘成(合牌样)的器物形状立体样和绘制的图画平面样三种。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0551_85146.jpg
五彩瓷啖盒图样
五彩瓷啖盒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49.9cm,横16.8cm。
图样右侧黄签题:五彩磁啖盒样一件。
图样自上而下分绘器盖正视、俯视、漏斗正视、盒出沿俯视、盒身侧视5种,其中3种半幅施彩。盖面绘缠枝花卉,出沿绘缠枝花、蝙蝠、寿桃纹饰,盒外壁绘缠枝花。纹样底色清雅,图样规范,风格清新。蝙蝠、寿桃、缠枝莲寓意均为福寿长久、连绵不断。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012_82737.jpg
青花缠莲纹大碗图样
青花缠莲纹大碗图样,清道光,纸本,设色,纵31.7cm,横18.5cm。
碗侈口,外壁青色绘缠枝莲纹,底部饰莲花瓣。图样下附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6字款。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能考定的雍正乾隆时期生产瓷器时所用官样只有少数几件宋代瓷器实物,即便晚清生产御用瓷器的彩绘图画官样也只保存下来了一部分,但是根据这些官样生产的御用瓷器则保存很多,我们通过把这些彩绘官样和旧藏御窑瓷器对比,就可以揭示清代官样在瓷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111_58778.jpg
白地暗龙纹瓷碗图样
白地暗龙纹瓷碗图样,清晚期,纸本,白描,纵37.8cm,横25.9cm。
图样左上黄签题: 照此样白磁(瓷)暗花碗
件,碗里亦系暗云。
图样分绘碗的立面和碗心。用白描手法,于碗外壁绘一龙戏珠,结合另一面的龙,应为“二龙戏珠”纹。图案笔法工细,纤细毕现。碗心画3朵云纹,均衡匀称。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150_81839.jpg
黄地素瓷海碗图样
黄地素瓷海碗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34.8cm,横69.3cm。
纹样以墨线勾勒海碗立面造型,通体为明黄色,无纹饰。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234_76070.jpg
黄地素瓷罐图样
黄地素瓷罐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40cm,横33cm;另纸画所附盖罐图样,设色,纵15.2cm,横17.9cm。
图样以墨线勾勒瓷罐立面及盖的造型。盖出沿外撇,圆钮。罐圆口,短颈,丰肩,圆腹,平底,圈足。通体为黄色地,无纹饰。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320_60417.jpg
青凤白地瓷罐图样
青凤白地瓷罐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101cm,横69.5cm。
图样上六黄签分题:“青凤白地磁(瓷)罐纸样一张”,“盖高二寸六分”,“仔口高五分”,“口径遇(逾)四寸九分”,“身高九寸二分”,“地径遇(逾)四寸九分”。
图样分绘瓷罐盖、底及腹壁的两面。画家以工笔重设色手法描绘,顶盖以缠枝花及如意纹为边饰。颈部为疏朗的花及叶形装饰。罐外壁绘缠枝花及凤鸟,姿态一仰一俯,构图饱满,寓意
“鸾飞凤舞”,浓淡的石青色表现出了纹饰的层次变化,风格典雅庄重。碗底为青花篆字款“大清道光年制”。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813/20140813101437_88892.jpg
白地青花缠莲纹瓷罐罐图样
白地青花缠莲纹磁罐图样,清晚期,纸本,设色,纵69cm,横46.5cm。另纸所附罐盖图样,设色,纵29.5cm,横30.5cm。
图样以白描手法、石青色勾勒瓷罐的造型及花纹。罐外壁装饰缠枝宝相花图案,花朵以青色晕染,花形饱满,细枝、小叶交错相连,富有节奏,格调明快。
(声明:以上资料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版权归故宫博物院所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