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之美

标签:
文化国学文学易经 |
分类: 授课纪实 |
美学不敢讲,车尔尼雪夫斯基敢,其他的西方哲学家们没把哲学弄通,便都不能沾染美学。而中国的经史子集中有一种美学,则凌驾于西方的哲学,便是古书之美。
/Public/Js/editor/attached/image/20140629/20140629091929_25368.jpg
了解《诗经》的人兴许多,知晓《书经》的人只怕寥寥无几。王国维先生道:“《诗》、《书》为人人诵读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今日,冯时先生莅临上海金城文物学院,讲得便是《尚书》,从《史记》开始,从《汉书》开始,抽丝剥茧,让众人对中国古文化中的帝皇言论,治国之道有一个宏观的见解。
《汉书·艺文志》记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从《汉书·艺文志》记载中可以看出《尚书》就是记言语录性质的官方档案,包括诰语、誓词、政令等,由王官记之,可以说《尚书》就是上古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乃为《书经》之滥觞,即便背负着真伪之辩,冯时先生将从《尚书》的起源,师承一直讲到清代关于《尚书》的辑佚,以及孔传《尚书》的辨伪。
习古书,钻研古人之文化理念,皆是因着当今世界“人心不古”。先前真正算作文人的学者习艺,是向内求自我成就,而今人,往往文化没做得要领,反是先把自己的东西给明码标价了。古人自是懂,“艺”乃无价之物。于是,当你翻开《尚书·虞书·皋陶谟》,读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此为九德。做人如斯,方才是“吉祥”之人。
附:
《尚书》知识点普及:
《尚书》体例,有典、谟及誓、诰、命五种。(如“虞夏书”有“尧典”、“大禹谟”、“皋陶谟”。夏启伐益,有“甘誓”。)
“典”:即政典,
“谟”:即谋议。
“誓”:即盟誓约誓,是由自然法、神判法向刑法及刑罚演进的前身。
“诰”:言教,是帝王的演讲、言告之词。
“命”:名也,故封授曰“命”,策封王侯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