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

(2013-11-15 11:31:31)
标签:

瓷器鉴定培训

青铜器鉴定培训

文物鉴定培训

艺术品职称考试

玉器鉴定培训瓷器鉴定

分类: 金城通讯员博文

   上周课,冯时老师在金城文物艺术学院给学员讲授了一堂严谨的,知识点细密的古代音韵学的课程。这周的课程,冯时老师继续讲述中国文字的六种成字方法同时也阐述了中国文字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如何逐步的规范化。而在汉字的规范过程中,又分为结构规范和形体规范。结构的规范主要通过增加声符,增加意符,改变字形,变化结构来实现。形体的规范则通过固定各种偏旁的形体和位置来实现。

 

   除了文字的结构变化,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文字发展的里程碑是形声字的出现,即文字的表音化趋势。而音韵学正是研究古音变化的一门学问。了解古音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古训,音韵学应运而生。对于当代的人来讲很多字就是死文字,对于了解文本的本意于事无补。音韵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而在这个研究古音的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古人也付出了诸多的努力。我们的前人在研究古代的读音的时候,主要利用的材料就是《诗经》和《楚辞》。而后人在用当时代的音读古人的音已经不押韵了,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是语音变化了,这就出现了语言研究的一种现象即协韵。而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认识到古音和今音的不同。而直到明代的陈弟第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而在音韵学中会出现双声和叠韵的现象,而这些正是文字当中通假和转注的基础。掌握了这些古文字变化的基本的规律,在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就可以辨认出古字的一些变化更加明确其本身的意义,对于认读古文献是非常有裨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