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物上的龙纹介绍

(2013-11-08 15:34:49)
标签:

瓷器鉴定培训

青铜器鉴定培训

文物鉴定培训

艺术品职称考试

玉器鉴定培训瓷器鉴定

分类: 金城通讯员博文

    我们在中国很多器物上面都能看到龙纹,从红山的中华第一龙,到清朝的瓷器、服饰上面的龙纹形状。而在中国的学者中,金城文物学院的冯老师第一次把中国龙的形象和天文学结合起来。也给我们在考古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中华龙。可见龙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审美当中去了。它也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简单看看中国龙纹在清代的一些发展和变化。

    中国龙纹和朝廷变更紧密相连。大致自汉至清代,其演变轨迹已经清楚。明清两代每一代的龙纹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官窑瓷器和龙袍上表现即系统又鲜明。清代的龙纹变化较大,龙头面部都被人格化了。有行龙、团龙、盘龙、过龙、侧面龙和正面龙之分。从现存的官窑瓷器龙袍和帝后肖像上的云龙可以了解,顺治时代的云龙都是沿袭由万历年间演变下来的猪手龙,云纹是骨朵云或如意头云,这都是顺治云龙的标准型。瓷器上的云龙和龙袍上的比稍微有些不一样。顺治官窑有时候设立有时候废,不是很稳定,民谣处于恢复阶段,其云龙纹尚未规范化定型化。清康熙时,多正面龙,宽额上写有“王”字,龙的样子凶猛,有的大龙配以小龙,有的配以凤凰。雍正以后各朝,仿明代龙纹也有,但仅在龙咀绘成猪咀,其它则是清代形态。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以前的龙体盘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有腰体硬直之感。体上的鳞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绘上去,而是绘成网状,再在其中加上小点。有的更粗糙得只绘网纹,不加小点。龙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节清楚,此时的龙爪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没有动的美感。

    可见,中国文物上的龙纹的变化也是和国情的发展紧密联合在一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