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冯时教授讲解古文字
——金城学院课堂一瞥
2012年6月16日,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偌大的阶梯教室已坐满了恭候冯时教授的学员,学员中有好些是天不亮就长途驱车而来的,因为都久闻冯时教授的大名,谁都不愿意错过精彩的演讲。
投影屏幕上赫然打出欢迎冯时教授的介绍词: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考古学报》副主编,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从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学研究,发表论著、论文七十余种,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录》,及《美国传记协会世界五百名人录》。在天文考古方面,将中国天文考古学,有确证可考的历史,自过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前至公元前4500年。所撰中国天文考古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细细读完了冯时教授的简介,上课铃声终于响起,冯时教授健步走上讲台。想象中的冯时教授当是饱学之士,竟比实际年龄年轻了许多,冯时先生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古代名士大儒的风范,这定是一种多年来笔墨浸润而成的儒雅,或许是因为多年研究古代文化的缘故。尤其是,冯时教授一口带着磁性的标准的普通话,一下子摄住了全场的视听,好像还听到有人小声感叹道:好一个男中音,冯老师的声音和播音员恐怕有得一拼啊。自然,第一次给人的印象是:身材修好、举止儒雅、语音纯润、才气横溢。
冯时教授的演讲,精彩、生动又不失幽默,时而引得学员们会心一笑和由衷的掌声。现将第一节课堂笔记整理如下,以证:二天的高端课程——必然的受益匪浅。
笔记标题:文字的起源与六书理论。先秦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属于造字之法;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东汉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家之说,可见传承融通,又各具睿见。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创见、乃至伟大的创造。
随着冯教授的娓娓道来,第一节课不知不觉地到点了,学员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课间十分钟,学员们纷纷围上前去,请教、提问、答疑、解惑声,此起彼伏,真所谓:“问声、答声、切磋声、声声和谐;先生、后生、旁听生、生生欢洽。”浓浓的师生交流之情洋溢在课堂里,那不经意的十分钟,游走得更快了。
第二节课,老师接着开讲的是“金文的形体特点……。”
----------------------------
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
————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文物艺术独立学院
<热线电话> 021-52758476
52758487
52758473
<联系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真光路1473弄3号8楼(近曹安路)
√ 职业培训——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经纪人、拍卖师;
√ 研究生、博士生课程——考古与文物鉴定;
√ 专业班——中国青铜器、古陶瓷、玉器、杂项鉴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