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千树簇芳洲——衡阳东洲岛游记

标签:
衡阳东洲岛 |
分类: 游记 |
潇湘八景中的“平沙落雁”景说的是衡阳东洲岛,衡阳八景诗中的第七句“喜看东洲桃浪暖”,说的也是东洲岛。
湘江中的岛有“三鼎甲”:状元自然是岳阳的君山岛,榜眼是长沙的桔子洲,探花就是衡阳的东洲岛了。
有个父老相传的故事,说是很久以前,织女与牛郎在天上七夕相会,兴奋之中,手中织布的金梭滑落湘江,即成东洲。所以,东洲岛如果从空中俯视,就像一个巨大的梭子。当然,也像古代的梭形船,所以东洲岛别称“船山”,王夫之曾在这岛上的书院读书,便也以“船山”为自己的别号。
湘南入夏,柳绿草长莺飞。衡阳湘江中的东洲岛,经过翻修以后,遍植桃树,现在桃花虽然已谢,但桃叶依然青青,六月天的衡阳,真的是“桃浪暖”啊。
东洲岛有两个第一:湘江上第一座人行廊桥,连通着湘江东岸与东洲岛;全国第一座祭祀王夫之的“夫之楼”,耸立在东洲岛的南端。对我个人而言,还有第三个第一:第一次看到三面观音塑像。
我是在河西岸乘轮船去东洲岛的,离开时走的是人行廊桥。
轮船20分钟一趟。我在对河岸上早就看到了夫之楼的雄姿,所以一下船就先去夫之楼。不过在到达夫之楼以前,一路上的烈日暴晒先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千尺清蒸万寸红烧,望道路远近基本烤焦,走起来像麻辣烫,停下来是铁板烧,而道路两旁没有乔木遮阳,对游客是一个灾难性的考验。想起网上关于东洲岛的介绍中有“岛上树木茂密,绿荫浓蔽”之句,胸中不禁有十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还“茂密”、还“浓蔽呢”,如果不是怕下雨带了把伞正好派上用场,只怕当场就会烤焦晒熟。
走近夫之楼一看微觉失望,楼虽建得高大雄伟(不算台阶高约15米)外形奇瑰壮丽,楼内却还在装修,楼后的院子等配套建筑也还未完成土木工程,所以没办法进去一窥究竟。
楼前
150米的空地是岛的最南端,这儿现在大部分是绿茵茵的草地,只有近水处有一小片沙滩,但原先这一大片都是平整的细沙滩。每年一到秋天,北方的大雁成群结队地南迁,“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大雁们栖息于城南之峰,“回雁峰”的峰名由此而来。每天清晨和黄昏,觅食的大雁都会落于这片沙滩,在这里散步聊天谈爱,“平沙落雁”的景名由此而来。中国十大名曲中的《平沙落雁》就是描述这个景像的:“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从导游图上看,岛上的精华建筑集中在岛北,并且沿岛的栈桥边偶尔有繁茂的树木可以遮阳(这些大树都是原来岛上就有的),于是我沿着栈桥一边北行,一边观看栈桥下的乱石和水草,一边远远眺望过江的人行廊桥。
不一会儿,到了桃浪广场。
这里的主建筑是桃浪亭,这是一座三段式廊式长亭,全长30余米,外形古朴典雅,许多游客在此歇憩。亭前有四座造型各异的石碑,从左至右,一为墙形一为鼓形一为浪形一为窗形,石碑上写着四位名人的诗词赋。
墙形碑上是明朝衡洲知府陈安的“东洲赋”:
亦有东洲,在彼中流,桃花片片,绵浪悠悠。绿杨依岸,红雨随舟。
似龙门之骧首,出幔窟之潜身,跨昆仑而俯视,藐苍海而无津。
惟兹青云之万仞,岂云春色之三分。涵越枯之甘澍,成盖世之休征。
鼓形碑上是清朝王闿运的“东洲月宴”诗:
月圆如人意,蒸酃照一光。
席灯摇酒白,城桂入船香。
影拂秋衣静,阴连磴树凉。
东洲此时会,千里共难忘。
浪形碑上刻着王夫之的“东洲桃浪”诗(网上资料,诗中的“笑浮萍”为“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前没有“轻狂”二字):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
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浮萍,轻狂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
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
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
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窗形碑上是杨度的“东洲行”:
衡阳郭外有东洲,左右平分湘水流。
洲上彭公营矮愿,更为湘绮筑高楼。
楼前精舍诸生宿,日听康成讲经熟。
我昔从游问字余,爱此山川旷心目。
一时师友劳攀仰,更兼云物宜清赏。
风浪相期万里怀,文章各有千秋想。
桃浪广场四周栽种了千余棵桃树,将来树长大了,形成了真正的桃浪,将会使游客宛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现在暂时还没有这种感受。
桃浪广场的北边缘,有一块写着“东洲”的巨大石碑,几乎所有的游客都会在此留影以证明到此一游。
继续前行,就到了船山书院。这个书院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名气当然不能与石鼓书院相比,却也曾是传播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的重要场所。书院为三进四合院落,青砖粉墙黛瓦,既有古香古色的旧画墨宝,又有现代的
LED大屏和3D投影,做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无缝衔接。书院的大门上有彭玉麟写的对联:
一瓢草堂遥 愿诸君景仰先贤 对门外岳峻湘清 想见高深气象
三篱桃浪暖,就此地宏开讲舍,看眼前鸢飞鱼跃,无非活泼天机
对联写得立意高远,用典自然,但我不大喜欢那书法。
书院的大门外有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恐怕要四个人才能合围,估计有
900年以上的树龄。由于这棵樟树的衬映,整个大门这一块都显得幽深静谧。讲起来,衡阳还真是大樟树的风水宝地,火车站广场有一棵千年大樟树,黄茶岭有两棵唐代巨形樟树,你看,这就有四棵了。
从湘绮楼出去向左转,前行 100米就到了罗汉寺。
罗汉寺是岛上的原有建筑,不过早已破败不堪。经过修复,现在的罗汉寺甚为壮丽,各种殿堂齐全,是我到过的佛寺中殿堂最多的寺院。当然,这些殿堂都不是很高大很雄伟,但透露出的佛家气息却是同样的浓烈同样的厚重。不过,有一部分佛像还是白木的,没有刷金粉,说明罗汉寺的修复还未最后完工。印象最深的,是寺后那座露天的三面观音石雕像,这种造型的观音我是第一次见到。像高7米,莲座高
1.5米,每面的着装、手势和表情都略有差异。这种天气站在烈日下,那不是一般的艰辛啊,尽管有佛法加持,个中的难熬之处菩萨心中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罗汉寺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照壁建在三面观音的后面,也是寺的最后面,我的常识里,照壁一般是建在山门前面的。想一想也有道理,因为罗汉寺已接近岛的北端,照壁建在这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岛的北端是一座望江亭,被大太阳晒得狼狈非常的我,在此一边享受着习习的河风,一边欣赏着那河水滔滔北去,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时近中午,日更烈天更热,游客们陆续离岛,我也顺着那条湘江上的第一座人行廊桥离去。这座桥4米宽
200米长,终端有升降电梯供残疾人的轮椅上下,想得真是周到。桥静卧在清波之上,显得既气势恢宏又温婉可人,简直是一件艺术品。外面太阳正毒,桥廊里却荫凉阵阵,无论你走还是坐(桥两边有靠椅),都会感到一种美的享受。不过桥北侧那座光秃秃的汽车桥显得格外丑陋,破坏了这一片的整体形像。
清代的衡阳名士常豫有《东洲桃浪》诗云:
二月春波慢慢流,
桃花千树簇芳洲。
飞红腻作燕支水,
酿尽繁华洗尽愁。
现在的东洲不正处在“酿尽繁华”的前夕吗?
01.河西岸拍的夫之楼http://s15/mw690/003eSWhNzy7lOBo6UwK7e&690
02.夫之楼正面
http://s10/mw690/003eSWhNzy7lOBrhhQR99&690
03.岛东岸的沿江栈桥,远处是过江人行廊桥
http://s8/mw690/003eSWhNzy7lOBtPD1l87&690
04.这些树都是画在墙上的
http://s13/mw690/003eSWhNzy7lOBvPp2kac&690
05.桃浪亭
http://s11/mw690/003eSWhNzy7lOBxRywa1a&690
06.东洲碑石
http://s13/mw690/003eSWhNzy7lOBzp95a2c&690
07.大樟树耸立在船山书院的大门前
http://s14/mw690/003eSWhNzy7lOBBexqd1d&690
08.船山书院大门
http://s6/mw690/003eSWhNzy7lOBDdcnX65&690
09.罗汉寺山门
http://s9/mw690/003eSWhNzy7lOBFu4Uob8&690
10.山门后的地砖上画着图案
http://s15/mw690/003eSWhNzy7lOBGPTrwee&690
11.第一次见到三面观音
http://s13/mw690/003eSWhNzy7lOBIHlX66c&690
12.罗汉寺的照壁
http://s14/mw690/003eSWhNzy7lOBKfoyV9d&690
13.最北端的望江亭
http://s13/mw690/003eSWhNzy7lOBLyjRa6c&690
14.远观过江人行廊桥
http://s15/mw690/003eSWhNzy7lOBNhGEK6e&690
15.近看过江人行廊桥
http://s1/mw690/003eSWhNzy7lOBP58gUa0&690
16.过江廊桥的桥廊
http://s5/mw690/003eSWhNzy7lOBQECZSf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