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苏州护城河健身步道(下)

(2016-02-27 17:07:41)
标签:

漫游

苏州

护城河

健身

步道

分类: 游记

绿浪东西南北水

  ——漫步苏州护城河健身步道(下)


1月20日:走了一个步道段:花公园段,这是“城南故道”主题中两个步道段之一。

  ⑹花公园段(竹辉桥→南园桥,1208米)

  再次从桂花公园进入了健身步道,从竹辉桥处往南走 400米,就到了一座古城门,它是护城河48景之“旧城堞影”,步道边的指路牌称它是蛇门。城墙上满布的青苔和纵横的老藤,衬托出它的古老和苍桑,城门外河道交错水流淙淙绿浪回旋。

  这座古城门只有水城门,位于东、南护城河的转角处,但是不是伍子胥时代的古八门之一的蛇门,找不到确切根据。按照天干地支,城南巳位,五点钟方向,在生肖中属蛇,这里是蛇门;在宋代绘制的《平江图》里,这里是赤门。在1940年的地图上,蛇门在现人民桥东 500米处。那地方现有一座“南园亭”,此亭是护城河48景之“蛇门迎辉”,说明在编排48景时,大家认为古蛇门应在那附近。如今指路牌把这座古城门也称为蛇门,那岂不是有两座蛇门?

  顺着步道上城墙向外看,视野骤然开阔,登时心旷神怡。这地方是四水汇合之地(看起来好像是五水汇合,因为长岛把东护城河分了为两半,就像两条河),风景极佳。正对桂花公园的南护城河南岸是著名的护城河48景之“觅渡揽月”。觅渡揽月是护城河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700 年前建造的单孔石拱桥“灭渡桥”是其久远的历史,而在灭渡桥南不到30米的大转弯现代化公路桥“觅渡桥”以及游轮码头则是其灿烂的现在。并且,风景区将我所在的城墙、樵楼和古蛇门尽收眼底视野内,码头上的三座青铜雕塑“归来”、“呼唤”、“化斋”有如锦上添花,游人如有闲暇,颇值一顾。

  这段健身步道通过贯通竹辉桥桥底空间连接到公园内部步道,借用了原有的环古城风貌带的道路,使健身步道与公园步道一体,景观营造以简约、舒适、亲民为主。

  下了城墙,就开始向西行。400 米外,有护城河48景之“水绿双亭”,说是一景,其实没什么大看头。从“水绿双亭”再往西 400米,就到了南园桥,从而结束了步道的桂花公园段。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67/v_MTQwMzkwODU2.html



1月27日:走了一个步道段:南门段,这也是“城南故道”主题中两个步道段之一。

  ⑺南门段(南园桥→蟠龙桥,1600米)

  步道从南园桥北堍下经过。在南园桥西 100米处有南园亭,这是护城河48景之一的“蛇门迎辉”,据说古蛇门就建在此。但若古蛇门在此,为何指路牌又指称桂花公园中的那座城门为蛇门呢?苏州人自己都弄不清了,外地游人更会弄昏头,蛇门的位置已成了无头公案。

  再向西 600米到达轮船码头。码头两端是封闭的,步道到此转向码头外的小区道路,前行 250米又可按照指路牌的指示重新进入步道,再行 250米到人民桥。

  这一段步道几乎都是利用原有的道路,景观以突显城市绿化为主。结合道路整修及绿化恢复,丰富绿化层次及绿植组合,在局部区域点缀紫藤长廊,给人以丰富的视感。

  快到人民桥时,对岸有一座亭,亭子里有天涯歌女的青铜群雕。

  人民桥这一带被苏州人称为“南门”,这也是苏州唯一没有城门的“门”(其它的苏州城门都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人民桥是一座廊桥,北接人民路,与人民路北护城河上的平门桥遥相呼应。平门桥的桥墩上有浮雕,人民桥的桥墩上也有,共有16幅浮雕,但在步道这一边只能看到8幅,其余8幅要到对岸去才能看到。与平门桥墩的无名浮雕不同,人民桥墩的浮雕都有标题,分别是:能工巧匠、山塘风韵、吴门画派、学风蔚然、明吏治府、烟雨江南、人文荟萃、百艺竞秀。欣赏着这镌刻着的历史,犹如迈进了时光的隧道。

  过人民桥 100米有护城河48景之“南门春晓”,回廊飞亭山石绿植,够得上一景。

  离人民桥 500米是蟠龙桥。蟠龙桥是2003年修建的三孔石拱桥,它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枣市桥(原胥江上的古桥),高高拱起的三个桥洞像炯炯有神的眼睛,潺潺的河水在桥下流过。桥两边的阶梯各有40级台阶,在石阶两侧还有轨道,愈到桥顶面,轨道就愈贴近桥栏,估计这种轨道是用来推单车上下的(过独轮手推车不行,因为上到台阶的一半时轨道已挨着了桥栏)。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66/v_MTQwMzkyNTI3.html



1月28日:走了一个步道段:盘门段,这是“水陆遗辉”主题三个步道段中的第一个步道段。

  ⑻盘门段(蟠龙桥→新市桥950米)

  盘门段的风景很是优美:曲径凉亭树丛、石凳石碑驳岸,斑驳的城墙、古香的城楼、沧桑的桥身、摇曳的桥影,再加上2500年的传说和典故,共同构成风姿卓约的景观,当真令人心旌起伏难平。

  蟠龙桥西 100米的对岸有护城河48景之“长亭照晚”,我是近午时分到此,不知傍晚在夕阳的余晖中又是何等的景致?

  蟠龙桥西 150米处有护城河48景之一的“翠台英华”。在“翠台英华”斜对岸(就是“长亭照晚”西边80米处)还可见一座小型的古石桥“兴龙桥”。

  出了“翠台英华”,就到了盘门景区外广场。如果你时间宽裕,或是与友人一起闲逛,可以在此停留一会,欣赏水陆城门和吴门桥等景观。或者干脆在陆城门前购票进入,内有著名的瑞光塔、千年夹石和伍相祠等,很值得一看。

  这一片广场最大的亮点当然是盘门的水、陆城门和吴门桥,这也是护城河48景之“龙蟠水陆”。

  盘门是苏州乃至全国保存得最好的水、陆双城门,两门相距百余米,而且都有瓮城。唯其古,愈显遒劲。

  吴门桥是护城河上空的唯一古桥,单孔,始建于北宋年间。高高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巨大的月亮,高高隆起的桥身,有如雨后彩虹凌于月亮之上。它也是盘门三景之一(另两景是盘门双城门和景区内的瑞光塔)。

  盘门水城门与南护城河之间有一座小巧轻盈的花岗石平桥"水关桥",因水门的走向与而护城河均是东西向,所以河水经由水关桥后要转个90°的弯流入水门。此处北倚高耸城墙,南临清清护城河,与吴门桥两堍相接,才下这桥又上那桥。

  桥下的河水清冷而寂静,涟漪微皱,自然而美丽。偶尔快艇突至,波涛汹涌,水声急起,堤岸边便巻起千堆雪,河边婀娜的垂柳,也便跟着那浪气轻盈地舞动,又有着另一种奇妙的韵味。

  盘桓良久,接着往前走,过“古城遗韵”门,从此门到南、西护城河交界处 250米,从交界处到新市桥 400米,这一路上,右手边是绿树掩映的城墙,左手边是波光粼粼的西护城河和宽阔的河滩,视线开阔,西护城河外的马路上,车辆和行人如梭,不愧是以“水陆遗辉”为主题打造的这段健身步道,不但紧贴城墙主题,结合大气舒朗为主,凸显闹中取静的感受以及城墙的沧桑,还更换了路面材质,以透水混凝土路面给游人更舒适的步行感受。所以,在步道上行走的有老中青幼各色人等。

  快到新市桥时,路边有一座墨胜亭,“墨胜”两字不知何意,或者有何典故?

  视频地址:



2月3日:走了两个步道段:少年宫段和石路段。

  ⑼少年宫段(新市桥→姑胥桥,1150米)

  这一段步道的修建思路,是在利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结合该段开阔的水面及丰富的内容,依托健身步道打造融合性景观,保持整段景观的协调,让人体验少年宫的隔墙童音、百花洲的民俗风情、以及古胥门的厚重文化。范围内的著名景观也很多:少年宫的聚萤楼、古胥门、伍子胥石像、万年桥、挹胜亭等等。

  从新市桥北上 300米,就到了少年宫。少年宫楼取名“聚萤”,将少年喻为萤火虫,寓意深长。

  少年宫再往北,是百花洲,也是护城河48景之“姑胥拥翠”。百花洲是宋时旧名,原本为接待外国使臣与高官显宦的姑苏驿的精致后花园。不过现在的草木都是一派凋零,"拥翠"是谈不上的。

  百花洲的尽头有一座“民不能忘”古石牌坊,两边柱上有对联:


  居官当思尽其天职

  为政尤贵合乎民众


  这座牌坊是群众自发为清朝江苏巡抚汤斌所立(当时府衙在苏州)。据说汤斌极得苏人拥戴,他离任时,民众将他一直送到了淮河边。我想,不论古今,不论政党,能做到对联上的两句话,就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那就是大大的好官、好党。

  离“民不能忘”牌坊不远的江边有“接官厅”,这也是护城河48景之“驿亭吴韵”。接官厅相当于现代的干部招待所。

  接官厅之北就是胥门广场。古胥门在胥门广场中部东侧,因门朝西,夕阳可照,所以在护城河48景中取名为“故垣夕照”。“胥门”二字金戈铁划古意盎然。城墙残垣高7米多,斑驳的墙体透出无尽的沧桑。顺阶上城墙,荒草蔓延枯藤缠身,望不尽的护城河水涛声依旧,它比黄尘古道更让人断肠。

  胥门方场对岸的河畔,有座小亭,是为护城河48景之“皇亭御迹”,亭外有三块石碑,是康熙的训话或诗词。

  胥门广场北端有伍子胥石雕立像,高4米,长髯垂胸,衣带宽大飘逸,姿态风流儒雅,巍然屹立令人仰视。伍子胥是个奇才,他不但是杰出的统帅,也是苏州城的总设计师,当年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最终却落得悲剧下场。伍子胥石像的背景,是一堵长10米高3米的石墙(也许是砖墙),墙上是4幅描绘苏州有代表性历史事件的大型浮雕,设计得可谓意味深远。

  石墙的背面,上书“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八个金色大字,高度概括了伍子胥的建城精髓。这也是护城河48景之“象天法地”,是一堵纪念伍子胥建造苏州城的功绩墙。

  石墙西北方30米,是苏州的“桥中状元”——万年桥,它与南郊的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边)、山塘街的彩云桥,被苏州人称作桥之“三鼎甲”,据说这三座桥的桥型之奇、工艺之高、雕饰之美都令人叫绝。这几座桥我均有幸访问,只是山塘街的彩云桥已毁,现为毫无美感的铁架桥。万年桥虽名为“万年”,却命运多舛。这座文康石造的桥,被明朝的苏州知府为讨好严嵩而移建到江西分宜。原址一直空空,直到清朝才又重建,却已较原来样式有所逊色,至少“奇”是谈不上了。今桥又是2004年仿清代桥重建的,虽其名仍古,其身却已算不上古桥了。所以,三鼎甲已只剩下宝带桥了。

  离万年桥50多米处有挹胜亭,从亭柱上的对联来看,也是纪念伍子胥的功绩的。

  离万年桥 250米是姑胥桥,到这里就结束了步道的少年宫段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81/v_MTQwMzkyNzE4.html


  ⑽石路段(姑胥桥→景德桥,1220米)。

  这段步道叫石路段其实不确切,因为石路离这段步道还比较远。

  姑胥桥堍的壁上有彩绘浮雕——水八仙,都是苏州常见的可食用的水生植物,活泼泼的,水淋淋的,一股湿润仿佛透空而来。

  通过姑胥桥的这段栈桥是新建的,过了姑胥桥后的步道没有什么亮点。由于临近城市中心区,周边有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好与周边城市功能衔接,优化景观布局,让游人在都市的围合中感受那一抹精致的绿色。

  姑胥桥→干将桥 570米。离干将桥 100米处有学士亭,此亭在学士街之西,学士街则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居住在此而得名(王鏊老家在太湖东山的陆巷村)。亭内挂着一块匾,上书“学士遗风”四个篆体字。

  干将路是苏州城内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它把苏州城等分成南、北两截。干将桥是干将路西边的跨护城河的桥,它与干将路东的跨护城河的相门桥遥相呼应。“干将”这个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吴国铸剑名家干将,当时干将与其妻莫邪就在现在的相门处开炉铸剑。

  在干将桥北约 170米处,步道尚未完工,廊桥已经建好,廊桥两端的步道正在修建中,这段步道约为60米,目前是借道旁边小区的道路通行。

  过了这一段,再进入步道,就到了西护城河向外扩张的拐弯之处,在完整的步道图上,可看得更明显。

  离干将桥 650米是景德桥。古朴美丽的景德桥由三座并行紧挨着的桥梁构成,中间为平直的梁桥,供汽车行驶,两侧为玉带状的拱桥,供行人过往。桥拱那优美的弧形曲线带给游人一种爽歪歪的视觉享受。这座桥立面造型丰满,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有机结合,与环城河风景带相得益彰。

  至此,“水陆遗辉”主题的三个步道段就都已走完。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80/v_MTQwMzkyODA1.html



2月7日:走了一个步道段:阊门

  ⑾阊门段(景德桥→惠济桥,1630米)

  阊门段是“古韵今风”主题仅有的一个步道段。这段步道的对岸比步道所在的东岸更加繁华更加靓丽。

  距景德桥 200米的南新桥是金门路的一部分,步道在这里要上金门路,再从南新桥另一边下步道,金门路比较繁忙,游人要注意安全。南新桥东百米处就是金门,也是护城河48景之“金门流辉”。南新桥与金门均是民国年间修建,但金门墙体上爬满藤蔓,倒显得年代久远。金门的城门有三个门洞,中间的大两边的小,资料说它是“罗马式”,罗马式指一种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但我没加研究。

  南新桥至阊门吊桥 520米,因吊桥桥底无法新建栈桥,所以步道又上桥头,从阊门旁边经过,再在吊桥的另一边下步道。阊门是护城河48景之“气通阊阖”,属于古八门,历史悠久,它也是水、陆双城门。阊门桥为何称为吊桥呢?我估计此桥在古代是吊桥,现在虽已改建为廊桥形式,但依然沿用了过去的桥名。

  这段步道的河对岸是南浩街,也是护城河48景之“锦绣南浩”。南浩街又有18景,如金阊亭、万人码头牌坊、神仙庙等。金阊亭是西汉时的地方吏员和富户向朱买臣赔礼道歉而建。万人码头旧称“犯人码头”,皆因苏州是古时州府所在,各县押送的犯人都从此码头进出,故名。后来犯人改从陆路,此码头取其谐音就改为现名。码头牌坊上有半幅对联:“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面向全世界悬赏征下联,每年奖金递增,如今已达20万,仍未征集到合适的下联。万人码头牌坊北侧10米就是神仙庙,神仙庙比较特殊,供奉的不是西方佛祖,而是中国的八仙,而以吕洞宾为主。庙虽不算大,但建筑雄伟,再现了昔日景象。传说农历四月十四那天是吕洞宾的生日,他会化装来此度化有缘人,所以人们成群结队去神仙庙祭拜,希望遇到他,以至于演化为一个庙会——“轧神仙”(“轧”念“嘎”音)。

  在南浩街以西就是鼎鼎大名的石路商业区,也是苏州城外最繁华之处。

  阊门水域为五水交汇,沿河两岸上下风景秀丽,河道纵横,水流盘旋,绿浪回荡,很有“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意境。

  西岸有一座三层的朝宗阁,建于2012年。600 年前,阊门一带的原住民被朱元璋赶散到外地,如今他们的后代来此寻根认祖,集资建了阊门寻根纪念地。

  吊桥以西,过渡僧桥和山塘桥,有著名的七里山塘街和山塘河直达虎丘,街上河中多次发生过唐伯虎遇秋香、状元公洪钧遇名姬赛金花这一类才子佳人的故事。

  总之,阊门这一大片区域就是《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最是一二等温柔富贵之地”。所以建议游人步行到此后,暂时离开步道过吊桥,去游览一圈再返回来接着走。

  离吊桥 160米处有五龙桥,为三孔石拱桥,两边台阶挨着桥栏处有轨道供单车推行。

  从横跨水城门河的聚龙桥起,往北 550米的范围内,都是民国风情街。但风情街还没完工,所以车马冷落行人稀。这一片是旧时苏州的北码头,从大运河通过铁岭关、枫桥、下塘河东来阊门的货船,以及从惠济桥北的十字洋河通过西护城河南下阊门的货船,都要在此码头靠岸卸货,所以旧时这里是异常热闹繁忙的。北码头也是护城河48景之“古津帆影”。

  民国风情街虽乏善可陈,但有三处青铜雕塑颇值一观。“打陀螺”体现了一种童趣,使我想起读小学的时光;“回家乡”反映了民国时期码头上的生活场景;“打神仙米”使我想那一声炮响给童年的我所带来的无穷快乐。

  从“打神仙米”雕塑至惠济桥约 400米,这一路已无看点,但至少有一半是人、车混杂,游人要注意安全。

  阊门步道段,作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通路,冬日漫步,沐浴着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身上的阳光,温暖舒适而惬意。这一段主题被命名为“古韵今风”,当真是名副其实。

  视频地址:http://www.56.com/u35/v_MTQwMzkyOTM2.html



  漫步完整个步道后,我发现,这条最有苏州历史文化味道的步道,串联起了城市的古韵今风,既可以与古城内大街小巷以及园林、博物馆和名人故居结合,也可以与古城外,如虎丘寒山寺等景区沟通。除了风景之美外,沿途完善的配套设置也体现出了设计的人性化。步道沿线设置了各类指示牌、警示牌、宣传标识、垃圾桶、座椅、照明灯以及救生设施,健身步道的每一个节点,均设提示牌告知游人到下一个节点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提醒市民在健身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遇到雨天,廊、亭、城墙、桥洞等处都可以避雨。整个步道设有20多个公共卫生间,平均 700米就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共设有 200多套监控探头,为治安环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不过也有不大和谐的事情,我不时看到有人牵着小狗在漫步,以时髦女郎居多。尽管步道的规则上写着不要带宠物入内,但外表光鲜的女郎们可能都不识字,依旧我行我素。我估计要想让国人们像德国人那样守纪律守规章,可能还需 100年。现阶段既然做不到这一点,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修改规则:必须在宠物们屁股处挂上专用的兜兜,并有专人监督、罚款。

  目前开通的还只是护城河内侧步道,如果有一天,护城河外侧也能全线开通步道,那才真正是给古城戴上了一条美丽璀璨的项链。

  白居易有诗云:


  处处楼台飘管吹,

  家家门前泊舟航。

  绿浪东西南北水,

  红栏三百九十桥。


  当你顺着步道绕苏州城一圈后,就会体验到这种意境。


图片:

护城河48景之“觅渡揽月”景区的灭渡桥(前,单孔石拱桥)和觅渡桥(后,公路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0EE0C55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水绿双亭”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1B40C56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旧城堞影”,墙体爬满枯藤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2060C57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蛇门迎辉”的南园亭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79D0C58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南门春晓”,在人民桥西100米处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A5E0C59402881E55319B997.jpg


人民桥墩上的浮雕之一“人文荟萃”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A990C5A402881E55319B997.jpg


南门段的蟠龙桥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CC90C5B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翠台英华”,远处是蟠龙桥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6F060C5C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上唯一的古桥----吴门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2B20C5D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龙蟠水陆”,左边是水关桥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3660C5E402881E55319B997.jpg


墨胜亭,在新市桥南150米,不知此亭有何典故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5250C5F402881E55319B997.jpg


胥门景区的“民不能忘”牌坊,凡是为人民做了一些实事的官,人民就不会忘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8F30C60402881E55319B997.jpg


接官厅,护城河48景之“驿亭吴韵”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A760C61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故垣夕照”----胥门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DC00C62402881E55319B997.jpg


伍子胥石像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7F820C63402881E55319B997.jpg


苏州桥状元----万年桥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81200C64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象天法地”----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墙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82AF0C65402881E55319B997.jpg


学士亭,明代大学士王鏊住在这附近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88DF0C66402881E55319B997.jpg


景德桥,在公路桥的桥身两边,各有一座紧挨着的石拱桥,设计新颖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89440C67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金门流辉”,金门是民国修建的,但也显得沧桑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8AD00C68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锦绣南浩”----南浩街18景中的万人码头牌坊,注意只有上联,面向全世界征下联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0490C69402881E55319B997.jpg


阊门吊桥是沿用了旧名,其实它是一座廊桥

http://img0.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1B00C6A402881E55319B997.jpg


阊门附近的朝宗阁。乃寻根问祖的原住民所建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20B0C6B402881E55319B997.jpg


护城河48景之“气通阊阖”----阊门的水城门,阊门是古八门之一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5970C6C402881E55319B997.jpg


五龙桥,因阊门水域有五河交汇,故称五龙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7E90C6D402881E55319B997.jpg


民国风情街上的青铜雕塑----打陀螺

http://img3.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8D00C6E402881E55319B997.jpg


民国风情街上的青铜雕塑----回家

http://img2.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A870C6F402881E55319B997.jpg


民国风情街上的青铜雕塑----打神仙米

http://img1.yododo.com.cn/files/blog/2016-02-26/01531D459DDE0C70402881E55319B99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