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票 |
趁着国庆假期,回顾了一下格力月K线图。最近,格力股价已连续出现了6根月阴线,即:连跌6个月。
自从格力1996年11月上市,差2个月就整整25个年头,共出现过4次股价“连跌6个月”,分别是(除权价):
- 1999年7 - 12月(期间最高22.31,最低14.41,-35%)
- 2001年6 - 11月(期间最高18.80,最低8.65,-54%)
- 2011年7 - 12月(期间最高24.61,最低16.16,-34%)
- 2021年4 - 10月(期间最高63.50,最低37.44,-41%)
每次的“连跌6个月”,基本10年一轮回,而且基本都集中在了下半年。
对上一次是2011年(至于20年前的大跌太久远就不提了),当时沪指大盘从7月最高2826点下跌至12月最低2134点,跌幅24%。
我们来看一下2011年遭遇了些啥:
- 国际:遭遇日本大地震与核泄漏事件、下半年遭遇美债和欧债危机、全球总体经济形势萎靡不振、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极大
- 国内:人民币升值妨碍出口、信贷紧缩利率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央行数次加息)、房地产市场低迷、原材料成本压力上升、家电产品产量增速放缓、拉动内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城市家电市场增长不尽如人意
同年下半年,出现了家电在美国、加拿大被召回的情况,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相比当时除湿机召回数据:
- LG:召回9.8万台,共发生27起事故,故障率千分之2.7
- 美的:召回680台,共发生22起事故,故障率3.2%
- 格力:故障率万分之1不到
2011年的种种,与10年后的今天相似度高吗?
同样,国际环境不稳定、原材料成本高企、房地产市场低迷(2010年、2011年政府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新政策影响下)、家电市场增长不尽如人意......
其实,一切只是“市场先生”自己的反复轮回!
2012年,董明珠上任格力董事长,然而十年过后,格力股价(后复权)已上升了接近5倍。
扯了那么多,都是格力的历史表现,历史能代表未来吗?不能,但有关联。
因为,一家公司的历史数据可以了解其稳定性。我引用《证券分析》的原话:“稳定性属于质的因素,因为决定稳定性的根源是企业的业务性质而不是其统计数据”。比较稳定的记录显示企业具有内在稳定性。
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鉴史明今。
巴菲特在2000年的《致股东信》道:“在伯克希尔,我们从没有妄想过从一堆不成气候的公司中挑出幸运儿”。
当然,历史表现只是其中一个参考要素,大家还是需要及时关注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财务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