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郁孤台
(2014-04-28 09:15:09)
宋哲宗绍圣无年(1094年)秋,苏轼被贬惠州,途经虔州(今江西赣州)时,逗留了一个多月,写下了的诗、赞、散文等五十多篇(首)。这是他第一次到赣南,时年已五十九岁,但他对赣南并不陌生。苏轼在十二岁时,父亲从虔州归来,绘形绘影地向他描述过天竺山的胜景及白居易的手迹诗碑。其后,在他四十四岁时,又在胶西任上,应孔宗翰之请,写下了虔州八境图八首诗,其中第七景为郁孤台,诗云:
云烟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观海市,绎宫明灭是蓬莱。
郁孤台,在赣州市章贡区城内贺兰山上。因其隆阜孤峙,故名。苏东坡另有一首专写郁孤台诗,云: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八境见图画: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当时虔州剌史孔宗翰,见江水岁岁环城,故以石筑城,并建楼台于其上,是为八境台。1078年孔宗翰调胶州任职,在彭城见到苏东坡,孔过瘾翰把当年营造的八境台图拿给苏东坡看,请苏东坡为其题诗。丹青:树名。又叫华盖树。叶一青一赤,望之斑驳如锦绣,故名。鳞甲:这里指秋水因秋风所生的波纹。炎州:屈原《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泛指南海之州为炎州。这里指炎热的赣州。高台:指郁孤台。他年三宿处:三宿,指三天的路程。这两句诗,苏东坡预料“他年”会遇赦,归途仍会经过赣州。
后来苏东坡过虔州时,又登上郁孤台,写下了一首《再过虔州登郁孤台和前韵》诗,云:
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述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岭梅:指苏东坡由庾岭到广东海南岛。赣石:指赣江十八滩。寒江:指赣江。尺五流:形容冬季枯水季节的水浅。横云桥:横亘的高山。咤雪洲:谓赣石中有滩似小洲。滩石与水相冲击,叱咤怒吼,放出雪花般的水沫。劳生:辛劳的生活。猿鹤化:《抱朴子》载:周穆王南征,一朝尽化,君子化为猿鹤,小人化为沙虫。甘作贾胡留:经商的胡人,到一处就留住下来。苏东坡连遭谪迁,因谓愿同经商的胡人一般,借以抒发祈求安定的感慨。貂裘:貂鼠皮的皮袄。
自东坡题咏之后,此台名闻遐迩,许多名士高流来到赣州,都要登台远望,吟诗作赋。宋代彭汝砺、廖刚、文天祥,明代李梦阳,清代宋荦等都有题咏。
彭治汝励诗云:
江城尘土日喧喧,中有苍然一点山。
日暖蜃楼浮海上,花深蓬岛在人间。
晴云翯翯千峰远,碧瓦鳞鳞万屋环。
却望钟陵何处所,客心先与水东还。
文天祥时任赣州知府,并在南赣募兵勤王,登上郁孤台,感慨系之,有诗云:
城郭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尤其是辛弃疾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时,登台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成千古绝唱,郁孤台名气大增,其词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明代,李梦阳有咏郁孤台诗云:
逆日送客返,慨然登郁孤。
悲歌为闽广,指顾尽江湖。
南俗羌夷杂,北流章贡俱。
兵舸尚满眼,络绎诣饶都。
刘克庄有《寄题聂侍郎郁孤台词调寄“贺新郎”》云:
绝顶规危榭,跨高寒鸟飞。云生其下。
斤劚无声人安堵,翁忽青红变化,览城郭山川如画。
阁老凤楼修造手,笑谈间突出凌厦。
台上景,买无价。
唾壶麈尾登临暇,似当年滁州太守,欧阳公也。
倾尽赣江供砚滴,判断雪天月夜,更唤取邹枚司马。
铜雀凌敲歌舞散,访我砖断甓无存者。
余翰墨,被风雅。
清代宋荦曾任赣州知府,有《秋日登郁孤台歌》云:
郁孤台回寒云浮,城中坐见双江流。
酸风一道射眸子,我来正值天涯秋。
李公遗构已尘土,碧草芊绵殃残础。
侧身北望魏阙遥,野日荒荒照前浦。
奔涛荡澚山嵯峨,千年霸气何其多?
谁是姚江后来者,苍茫倚杖徒悲歌。
千年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东坡的一位同乡、四川乐山诗人郭沫若登上郁孤台,缅怀苏东坡的同时,也凭吊辛弃疾,并步稼轩原韵,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菩萨蛮》词一首:“郁孤台下三江水,人民血汗非清泪。遍地尽杉松,泱泱绿化风。
十年树木计,前景在眉睫。决战胜天公,江流不再红”。郁孤台有联咏东坡云:“郁积几何年,依然章贡烟波,崆峒云林;孤高谁共许,想风濂溪风月,玉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