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与赣州

(2013-01-20 19:27:42)
标签:

杂谈

博采科学精华  士当为国争光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赣州情

                            

“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光”,这两句诗是200510月,博士后制度的首倡者 李政道先生在北大和清华,参加两校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的题词。

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1957年不满31岁时就和杨振宁博士一道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年龄最小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英国的和其父合作而成功的布雷格),周恩来总理曾用四字评论说:“李(政道)精于学”。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由秀州中学和江浙各地流亡学校组建而成的上海华东联中的数百名学生们再一次面临着抉择——是留在上海做敌人铁蹄下的亡国奴,还是继续逃亡,逃往一块有中国人尊严存在的地方去做不屈的中国人?数百名华东联中学生做出的选择是有血性的。流亡,决不做亡国奴。哪怕失了家园,哪怕背井离乡,哪怕远离父母亲人。上海华东联中的校长顾惠人,率领百余名师生离开上海,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无数磨难,最后经福建南平,于1941年夏分乘两辆烧木炭汽车来到古老的赣州城。赣州青年中学校长蔡智传热情地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流亡学生。

19419月,在古老的赣州城,由顾惠人校长牵头,汇集赣州本城部分中学及全国各地先后抵达赣州的26所中学,在宋城墙下、赣江源头,择旧皇城(今市公安局旁)为校址,正式组建了赣州联中。古朴的虔州,千年的岁月沧桑铸就了深厚的文化秉性,它宽容大度地包容了带着大都市风采的民族精英们。李政道便在赣州联中就学一年半,并以优秀成绩考取西南联大,后留美,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于是,赣州联中成了战区流亡学生的家园,联中的师生们也就如此在这偏偶一方的短暂的平和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生涯。并在这崆峒山下、赣江源头创造着赣州教育史上的一段神话。

李政道原籍江苏苏州,1926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化学系首届毕业生。母亲张明璋是上海启明女中的高材生。李政道兄妹6人,他排行第三。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聪明好学,4岁就识字,11岁考入上海东吴大学附属中学。他从小爱摆弄无线电,中学时代起对数学、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书瘾很大,无论何时何地,都与书为伍。

他在13岁时,有一天在上海英租界乘电车,下车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40来岁的外国人。那个外国人下车后找了个“红头阿三”——印度巡警,把李政道双手反背起来,然后凶狠地殴打。这件事在李政道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他深切体会到国家和人民处在屈辱地位的苦难,因而发愤图强,希望通过振兴科学来救国救民。他读高二时,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寇进入上海租界,他不愿在日寇铁蹄下苟且营生,先后步行流浪到浙江常山、福建建阳、南平、永安,江西瑞金,最后到达江西赣州,为在赣州联中收留读高三。李政道是同他的两位哥哥宏道和崇道一起到赣州的。沈宝棣回忆说:“当年李政道只带一本Duff(美国版大学物理课本)教材逃难来到赣州。后来在教室里也总见他腋下夹着那本Duff走进走出。”

思维敏捷、思路活跃的李政道,既善讲话,活动能力又很强,曾任赣州联合中学学生会主席。他崇尚科学,认为救国得走科学之路。在赣州联中就读期间,他常与一批同学讨论,且这种讨论又发展为争论,争论结束后,同学们毫不介意,仍都十分喜欢这位聪明好学的小同学。李政道比一般同学小二三岁,长得又比较胖,同学们都亲昵地叫他“小胖”。

当时赣州联中校长顾惠人四处聘请一流的教师来校执教,教物理的就是厦门大学教师甘承道先生。这为李政道在物理学习方面突飞猛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李政道远远不满足于高中和大学里教材的内容,一有空就向甘老师请教问题。为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全班同学的物理成绩,李政道还邀请甘老师每一两个星期就开设一次物理学讲座。那些讲座,每次都座无虚席。

李政道在赣州联合中学学习期间!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令他哥哥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但在这样的大后方办学条件较差师资缺乏。学校经常为聘不到好老师发愁。有一天学校的训导主任对李政道说想让他来为低年级同学上数学物理两门课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和老师的恳切要求李政道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

就这样李政道走上了讲台给低年级的同学上数学和物理这两门课。由于他讲课浅显易懂!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受同学欢迎。

当时赣州联中狭长的校园里有一口井,井的一侧是教室,另一侧是宿舍。每天清晨或傍晚,李政道总是手捧Duff物理或《范氏大代数》绕着天井慢步走着,时而细细阅读,时而陷入深思,眼神充满求知的渴望。起先有同学问:“李政道对什么书这样爱不释手呢?”一同学回答说:“数理的书,对他来说,比小说更吸引人哪!”李政道还十分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平时很注意锻炼,尤其爱好举重和杠铃,身体很棒。

19437月,李政道所在的赣州联中高三年级52名同学都以优秀成绩毕业了。经江西全省高中生会考,后为上海化工大学教授的沈宝棣等3人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李政道则自行考入浙江大学。

当时浙江大学学校条件尽管相当艰苦,但对学生的学习仍然抓得非常紧。每个星期六上午测验物理,下午测验数学,星期五晚上同学们都开夜车复习功课。而这时的李政道却不复习,一个人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有一回,沈宝棣问他:“李政道,人家都在复习,你一个人走来走去干什么呀?”李政道笑了笑,回答说:“这里有几个同学,那里有几个同学,都要问题目,所以我就这里讲讲,那里讲讲了。”沈宝棣又问:“你真好!你自己怎么样?你保证明天的数学和物理都考得出吗?”李政道又笑了笑:“我嘛,差不多。”第二天的考试结果是:李政道的数学和物理都是99分。由于李政道的考试成绩总是十分优异,老师就用不着做标准答卷,每次考试后总是在他的试卷上写上“standard(标准的)”贴在教室里。几个女同学对李政道老是99分感到好奇,问老师为什么没有给李政道100分,老师说:“满分不好,满分了就没有可追求了。”有一次,沈宝棣问李政道:“你知道你为什么老是99分?”李政道谦逊地说:“大概我标点符号不够清楚吧?”

1946年日寇入侵贵州,李政道又转入昆明西南联大求学。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十五六个人住在一间草房子里,夏天又闷又热,蚊虫肆虐,同学们隔几天就得把床搬出去熏臭虫。战争破坏了一切,没有安静的教学条件,而李政道依然以读书为第一生命。当时的西南联大教学水平极高,著名物理教授叶企孙、吴大猷、赵忠尧、王竹溪、马仁俊都对李政道很重视,辅导他一年读完大学二、三、四年级的课程。

同年大二时,李政道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考取了一等奖学金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希望作该校的研究生。当时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梅耶尔、密立根、柴德拉斯克,尤利(都是诺贝奖得主)以及泰勒等杰出物理学家均在该校执教。然而芝大规定,读研必先得大学毕业。李政道虽只有大二学历,但他的才华深得物理系教授们的欣赏,经过多次交涉,终使他破格进入研究生院。后来“原子弹之父”费米教授亲自收李政道为博士研究生,当时李政道未满20岁。在芝大的每一天,李政道都沉浸在图书馆里做学问。芝大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每逢上午10时,下午3时,晚上9时,有咖啡、点心供应。当服务员送咖啡时,李政道就带着书本往卫生间一躲。一位毕业自上海复旦大学的服务生秦慧箬发现了这一情况,颇为感动,便有心资助,要李政道不必躲闪。秦慧箬慧眼识才俊,李政道毕业后,两人结成终身伴侣。

在芝大研究生院,李政道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刻苦攻读,写出了多篇颇有见地的论文。他的第一篇论文(和罗斯巴罗思、杨振宁合作)在粒子物理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0年他24岁时获得芝大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因“有特殊见解和成就”,被列为第一。同年,他到加里福尼亚大学任研究员。次年,他受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那时,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成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林契)院士。19946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5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从此,李政道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星辰,伴随着(3443)号星遨游和闪耀在宇宙星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