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寺——鹅湖寺
(2012-10-28 22:18:41)
标签:
杂谈 |
千古一寺——鹅湖寺
周建华
一场影响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交战——朱陆“鹅湖之会”,在铅山县鹅湖山麓的鹅湖寺进行。
鹅湖寺虽是一介寺院,谈不上什么很有名气,但它所处之地,却是交通要道,“江临浙地,南接八闽”。鹅湖寺位于闽赣官道旁。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点机缘,使鹅湖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地名。
当时,朱熹从他的故乡江西婺源去福建崇安五夫里、考亭,鹅湖是必经之地;同样,从五夫里或考亭返故乡,也必定经过鹅湖。其时南宋进廷已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朱熹自福建往京都,或从京都往福建,也一定要经过鹅湖。朱熹对鹅湖的物景山色早已留下了印象,曾作《泉出鹅湖山下三首》以记其胜景,云:
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尝此弄清涟。
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
其二
联倚君登泉上亭,黄尘双眼想增明。
篮舆独向溪南路,惆怅不成同队行。
其三
泉嵌侧畔一川明,水石萦回更有情。
间说近来疏葺好,想应仍是旧溪声。
而陆九渊和陆九龄则家居金溪和贵溪交界处。他们由居地赴上饶、杭州,无论是走水道(信江),或者是走陆路,必须经过离鹅湖约15里远近的石溪。
吕祖谦是浙江金华人,由金华到福建朱熹居处,或至陆九渊居处,都必经鹅湖。加上鹅湖为崇安、金溪、金华三地的中心点,距三点的路程相差无多。
综上所述,吕祖谦选择鹅湖作为朱、陆相会之地,可谓煞费苦心。
其时鹅湖为一方分佛教胜地,历史悠久,规制广大。鹅湖寺始建于唐,五代以后,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之一。王琪为鹅湖寺所写的《佛殿记》,对鹅湖寺的堂皇富丽作了描述:“庆历(1041—1048)初……御书阁……广十二楹。复建修庑,合八隅以环之。又明年作大殿。……巍乎当中,像金涂丹,洞视三户”。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中进士的喻良能在他所作的咏鹅湖的诗中写道:
水鸟飞来一问津,璧宫珠塔便横陈。
开基古佛公贵像,直日奇峰列众宾。
芋火拥残知水夜,霜钟起递响初晨。
川涂渺渺驱尘驾,回首林泉愧野人。
可见其时鹅湖寺,比之当年显得更为宏丽壮美。
选取这样一座交通便利、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古刹作为辩论之所,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