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乔纳森·爱德华兹
(2013-10-05 13:18:09)
标签:
文化 |
【以史为鉴】乔纳森·爱德华兹
摘自《荆棘中的火焰:新教15名人传》读书笔记(读后感)
【乔纳森·爱德华兹】
他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却为上帝重用;他是一个科学家,却真心寻找基督耶稣;
出身在北美清教徒家庭的爱德华兹,年轻的时候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偶像即是牛顿之类的科学家。对于圣灵,天使,魔鬼全部在他的头脑中消失了。他还喜欢上了昆虫学,后来又试图研究分子结构。虽然没有在哪一项上取得特别的成就,总算也跻身18世纪美洲科学家的行列。当他正在为这些成就沾沾自喜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正陷入
“自然神论”和“新派神学”的致命误区。
自然神论”和“新派神学”(请参见本读后感最后详细解释5、6)是针对当时人们(又何尝不是现在的中国人)的价值观的一种讨好式的交代。即形式上承认上帝的存在,实际上的行为与上帝背道而驰。上帝只是圣经中的上帝,而圣经更加被认为是神话故事!基督教是劝人行善!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产生<达芬奇密码>这样的文学作品,认为耶稣是凡人,有老婆孩子,并以此为卖点哗众取宠则不奇怪了。
这是人文主义者的功劳,从引诱人随意解释圣经开始,直到把救世主的形象随意扭曲。坏树,终于结出了坏果子!人们忘记了自己还在坏树下乘凉呢!
1725 年,上帝的恩典降临,他让沉浸在科学世界的爱德华兹生了场病,体验到自己的使命,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
上帝用病痛,强迫他放下望远镜和昆虫标本,他除了祷告和读圣经,再也做不了别的了。
圣灵作了奇妙的工作丄,爱德华经历了上帝的存在,明白上帝是又真又活,充满了慈爱的。爱德华属灵的生命就像脱了壳的幼虫一样,经过一场大病,蜕变为美丽的蝴蝶了。
爱德华兹感觉到,上帝在他身上有一个使命,就是去复兴那些落在黑暗里的上帝的百姓。
这样,爱德华兹在外祖父去世后就接替出任公理会的牧师。
(关于爱德华兹的家庭的更多,请参见本读后感最后详细解释7)
爱德华兹开始在教会中讲复兴的信息,提出向上帝悔改是复兴的前提。不断开始有人悔改认罪,复兴的火苗点燃了。此时的爱德华兹作为清教徒的后代,他所提倡的复兴是在理性的控制下,有条理,有节制地进行的。后来,在和天才的布道家怀特腓的接触中,爱德华兹深受其影响。后来在很多次讲道中,圣灵在会众中的强烈的运行下,使很多人向上帝悔改。比如在康涅狄格北部的埃菲尔德镇,在新英格兰的朴次茅斯,在米多波诺镇,莱斯特,沙顿,等等。回顾两年中,新英格兰地区约有五万多人向上帝悔改,信徒的灵性大复兴。
这时候,有一个叫戴维布莱纳的被主重用的人,他到印地安地区向印地安人传福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印地安人悔改信主,并且当中有不少人被圣灵充满,火热地爱主。戴维布莱纳不顾衰弱的身体,继续马不停蹄向印第安人传福音,这样,上帝的福音终于传到了“上帝弃民”那里。布莱纳找到爱德华兹希望出版自己一年以来的日记。爱德华兹惊喜地发现,日记朴实无华,却无比真实感人。后来,布莱纳由于身体极度劳累,过早辞世。之后,爱德华兹出版了《戴维布莱纳的生平记载》。这本书一出版就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感动了无数人,激励他们继续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这本书的出版恰到好处,使大家不再争议各自的神学基础,只有传福音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1748年的圣诞节,爱德华兹正式通知教会的高层人士说:“我不接纳没有得救把握的人来领受圣餐。”教会执行委员再也忍不住了,因为爱德华兹居然质疑那些明明已经是“上帝选民”
的人,甚至怀疑这些人没有得救!
爱德华兹的通知是对加尔文主义的公开挑战,而且选择在圣诞节,是对实行了一个半世纪的宗教传统发难!于是爱德华兹被教会解雇了。
爱德华兹决定效法戴维布莱纳,放下“上帝选民”的骄傲,向印第安人传福音。经过七年的寒暑,福音工作渐渐有了果效,印第安人对爱德华兹这个白人产生了信任。陆续有人悔改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