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2014-04-29 11:16:36)
分类: 思维导图系列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名篇。生活在晋宋易代的动荡时期,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苦不堪言。陶渊明无法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愿意和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当了八十天的县令就挂印而去。对当时的社会的不满,只能通过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愤懑的情怀。

这篇《桃花源记》就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表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背诵的时候,我们还是借助信息技术下的XMIND(思维导图),主要是用图片来配合创设的场景,帮助记忆。

书需要读熟,特别是古文更需要读熟。首先读上五六遍,十来遍。读书,读出味道,读出感情,情郁于中。只有读熟了,才能感受到韵律,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比如第一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然后自己把想到的相关内容用图片表现出来。自己画自己的,依自己的想法来画。我选择的图片是山中曲折的小溪,岸边的桃花林,落英缤纷。特别是落英缤纷很有意境,很清新,让人感到脱俗,飘然。这也为后来出现的世外桃源创设了如梦如幻的意境,预示着桃花源里人们生活的富足无忧无虑。同时也为找不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因为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明显的迷路了。“渔人甚异之”渔人以前肯定没来过,再次为后面的“遂迷”埋下了伏笔。

第二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xiá),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我选择的图片是临溪的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的小洞,渔人看到桃花源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往来种(zhòng)作”。

第三段主要写桃花源的人发现了渔人,感到很惊讶,这里可以感觉到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桃花源的人对渔人很热情,邀请他到家里做客。通过讯问都知道了对方的情况,桃花源的人对外面世界的战乱很厌烦,对外面人们的生活感到叹息和遗憾。这一段内容我在信息技术下的XMIND(思维导图)上展示的不多,主要通过解释句意来进行记忆。对话式的编排两组同学进行演示,想通过实际的演练加强记忆。学生记忆的链条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串联,得到巩固。

第四段写的是太守派人去寻找桃花源,无果而终。这段只要意思弄明白记忆还不算难。思考最大的敌人就是复杂,因为它会导致人思维混乱。简单明了的思考方式,会收获乐趣和成果。把本段的意思明了了,再去记忆,就简单了。先是太守派人和渔人一起去找,没找到。后来一位名士刘子骥去找,也没找到。这就是思考的方式,梳理文意,想场景,进而记忆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