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山园小梅宋.林逋历代先贤名家点评
(2019-05-28 16:40:1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译文:(1)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译文:(2)
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琰集》均有传。逋善行书,喜为诗,与钱易、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均有诗酬答。其诗风格淡远,有《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名家点评:
宋·欧阳修《归田录》: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
宋·陈辅《陈辅之诗话》:“林和靖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似野蔷薇也。”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林和靖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诚为警绝;然其下联乃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则与上联气格全不相类,若出两人。乃知诗全篇佳者诚难得。”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欧阳文忠公最爱林和靖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谷以为不若‘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余以为其所爱者便是优劣耶。”
宋·许顗《彦周诗话》:“林和靖梅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大为欧阳文忠公称赏。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
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林和靖赋梅花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脍炙天下殆二百年。”
宋·黄彻《巩溪诗话》:“西湖‘横斜’、‘浮动’之句,屡为前辈击节,尝恨未见其全篇。及得其集,观之……其卓绝不可及专在十四字耳。”
宋·吴沆《环溪诗话》:“咏物诗,本非初学可及,而莫难于梅、竹、雪。咏梅,无如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蔡正孙《诗林广记》:“王晋卿云:‘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又云:‘诗人有写物之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他木不可以当此。林逋此诗,决非桃李诗也。’”
元·韦居安《梅涧诗话》:“梅格高韵胜,诗人见之吟咏多矣。自和靖‘香’‘影’一联为古今绝唱,诗家多推崇之。”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疏影’、‘暗香’之联,初以欧阳文忠极赏之,天下无异辞。王晋卿尝谓此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苏东坡云:‘可则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当耳。’予谓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且‘横斜’、‘浮动’四字,牢不可移。”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宋诗如林和靖《梅花》诗,一时传诵。‘暗香’‘疏影’,景态虽佳,已落异境,是许浑至语,非开元、大历人语。至‘霜禽’‘粉蝶’,直五尺童耳。”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惟林君复‘暗香’、‘疏影’之句为绝唱,亦未见过之者,恨不使唐人专咏之耳。”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江为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君复改二字为‘疏影’‘暗香’以咏梅,遂成千古绝调。”
明·吴乔《围炉诗话》:“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一联善矣,而起句‘众芳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太杀凡近,后四句亦无高致。”
清·冯舒《瀛奎律髓汇评》:“‘暄妍’二字不稳,次联真精妙。”
清·冯班:“首句非梅,次联绝妙。”(同上)
清·纪昀:“冯云首句非梅,不知次句‘占尽风情’四字亦不似梅。三、四及前一联皆名句,然全篇俱不称,前人已言之。五、六浅近,结亦滑调。”(同上)
近·陈衍《宋诗精华录》:“山谷谓‘疏影’二句,不如‘雪后’一联,亦不尽然。‘雪后’联写未开之梅,从‘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来;‘疏影’联稍盛开矣。其胜于‘竹影’‘桂香’句,自不待言。”
日·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疏影’、‘暗香’一联,北宋文坛巨子欧阳修曾经大加激赏,但全首的格局趣味,仍然偏于纤细而过于柔软。或者可以看作西昆体感情的另一表现。”
日·前野道彬、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此诗独特之处是,意在咏梅而全诗无一梅字,却无处不见梅。其精彩处在颔联······首联与颈联诗味也很浓,尤其韵调优美,表现出作者不染尘俗、孤高幽逸、终生隐居的思想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