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习】《孔乙己》中的小伙计

(2010-07-09 15:41:00)
标签:

杂谈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先生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那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看似无关大局,却蕴意极丰。
  一、通过“小伙计”的视角观察世俗百态
  “小伙计”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他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咸亨酒店的布局,小伙计求职时的人情世故,短衣帮与长衫帮的贫富差距。他眼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又是唯一穿长衫的人。由此交代孔乙己的外貌,衣着,爱好以及言行特点,周围的人群对孔乙己的态度。“小伙计”还串联起人们的几次谈论以及孔乙己的几次出场,暗示孔乙己的命运结局。虽然不动声色,然而“小伙计”却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风貌。
  二、通过“小伙计”的见闻揭批传统思想。
  首先是孔乙己。孔乙己的悲剧根源在于封建科举制度。它让读书人从此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科举不中便潦倒终生。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酒店也不难理解,因为孔乙己需要用酒消愁,用酒麻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毒害了孔乙己,他潦倒透顶也不屑用读书之外的其他方式谋生,即便是站着喝酒,也要穿着长衫,以显示自己是读书人。后来偷书被人讥笑,他还很穷酸的争辩是“窃”不是“偷”,以此来维持读书人的所谓“尊严”。可以说孔乙己是封建社会落第文人的典型。作者通过“小伙计”的见闻,深刻的揭批了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的戕害。
  再来看周围的短衣帮和掌柜。生活的重压使得他们只能借助喝酒来缓解压力。然而这些不幸的人遇到同样不幸的孔乙己却暴露出人性的丑陋。他们以挖苦孔乙己为乐,然后“陶醉”在这“快活的空气”里。在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残后,他们只有幸灾乐祸,或许还有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和丁举人“同仇敌忾”,以殴打孔乙己来巴结上层。甚至当孔乙己拖着残腿用手“走”到酒店时,他们脸上依旧是笑容。这种麻木与冷漠让人心寒,也引发读者深思。
  最后是未出场的丁举人。他对偷书的孔乙己痛下杀手,读过圣贤书的丁举人为何会如此残忍?科举幸运者们的人格蜕变揭示了令人痛苦的现实: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居然是如此狠毒的“人才”,而他们还将占据高位,主导整个国家!
  “小伙计”不动声色的见闻,隐含着作者对封建思想的深刻揭批。
  三、通过小伙计的成长拷问中国未来
  小伙计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又沉重的时代,虽然周围总有“笑声”。不幸者的四周充斥着讽刺与挖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小伙计也“附和着去笑”,人性逐渐迷失。当孔乙己要教他写“回”字时,他的拒绝也许不是因为对知识的反感,而是对孔乙己的厌恶与蔑视。当众人津津乐道于丁举人打残孔乙己的“壮举”时,他的内心也许是渴望成为丁举人那样“杀气腾腾,威风凛凛”的人物。小伙计最终将会如何成长?深刻的拷问也在小伙计貌似平常的言行中冷峻的显露:如果中国社会不产生剧烈的变革,国人的思想不产生深刻的荡涤,未来的中国人还将继续麻木,继续冷漠,继续沉重!
  从这个角度而言,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更深刻的思想也许是呼唤健全人性的回归,不再让迷失的人性轮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