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中国画接触多了一点,发现一个奇怪的用色现象。比如明明是黛瓦,却涂上蓝色;明明应该是灰色的石头,也画上蓝影,明明是绿色的植物,也染上蓝色;明明是热闹的市井街坊,也以蓝色为主调。在明四家和近现代画家的作品里,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为何许多画家如此钟情蓝色,让我一时无解。
今天翻看周秦汉唐的古青铜器,忽然发现,这些青铜器的锈色是蓝绿色,非常接近那些绘画上面的蓝色。由此我忽然想起景泰蓝,想起青花瓷……青花瓷上的花草及万物都是蓝色的。长此以往,中国人对蓝色已经很习惯了,欣赏心理已经蒙上了蓝色。想到这儿,我再看那些绘画时,猛然醒悟,原来绘画用蓝色有如此深厚的底蕴。比如那幅苏州繁华图,用了蓝色,欣赏时竟然有看青花瓷的感觉,可以联想到景泰蓝,联想到青铜器,联想到无限深远的历史……这样一来,中国画的古韵就透露出来了,我们的画家真的很高明。
当然不排斥另外一个原因。因为只要是好天,一切都衬托在蓝天之下,所以蓝色或许是一种最好的调和色或背景色。不,也许青花瓷等就是受到蓝天的影响……不敢说了。
难怪我在看这些国画的时候,对于那些反常的蓝色,并不排斥,相反看上去很舒服。
在相当程度上,艺术品是用来联想的。在中国画里,蓝色就有这个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