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毕研杰组编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
B.匿笑(nì
C.援助(yuán)
D.吆喝(yo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峭璧
B.绵延
C.颤动
D.愕然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D.
6.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A.把寂寞留给自己
7.诗文默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回乐烽前沙似雪,
(3)但愿人长久?
(4)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6)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8)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二、综合性学习
8.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1)书名: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法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己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
9.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2分)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5分)《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吾日三省吾身”从
1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4分)
(二)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15——18题。(17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4分)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3分)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2分)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6分)
(三)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19—22题。(15分)
又过了些年。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点烛,燃炮。更多的是静默。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述。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的原因。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4分)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22.材料链接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四、作文(60分)
以《我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1.A
7.(1)-(6)略
8.略
9. 冰心(谢婉莹)(1分)
10.
11.(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1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13.忠 信 习
14.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5.甲:春花图
16.都用了空间顺序。(1分)
17.(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分)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2分)
19.(1)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20.A: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2分)
21.(1)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写出了“我”对从身体到精神已经衰老的父亲的怜惜。(2分)
22.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