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末考试考前作文指导1
初一期末考试考前作文指导1
鄄城县一中初一(7.8)
一、期末考试作文写什么好?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写身边的人和事,要具体真实。鼓励孩子们写真话、实话、心里话,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小培养好的文风对做人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学会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会见风使舵,揣摩上(老师)意,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高分,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国家、民族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连篇,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忧的。所以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朱自清等一贯强调:学作文其实也是在学做人。
其次,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找素材,不要老是打开电脑找范文,去写李白、杜甫。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说:写文章难不难,决定于动笔之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他提出要让学生养成三种习惯: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二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和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三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三条原则在我看来并未过时,也不会过时。具体地说:除了规定作文以外,教师、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的材料,这有三大好处:一是锻炼语言能力,二是积累写作材料,三是养成自律的习惯。如今的孩子往往从初一起就盯着中考试卷,“夸父追日”般做习题,做那些使人一头雾水的“分析题”,挤掉了读书的时间,弄倒了学语文的胃口,让他们一读语文就有压迫感、屈辱感,怎么能让他们有兴趣做好作文?
其次,要抓好写作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要做到“准、透”。命题作文要抓“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并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分析题目的言外之意。如2014年的作文“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台阶”就是一个比喻义,“那一刻”和“新”是关键词,写出某一时间点上的收获、提高。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读清写作要求。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要求,最好作文里巧妙地“引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对话等关键部分,把握材料主旨。
命题是写作的第二步。除命题作文外,其余三类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都需要自己命题。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更好地吸引和“打动”阅卷老师,标题要尽量生动贴切。可以或巧用修辞,或巧用特殊符号,或进行条块分割,或巧设情景,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方位、多角度思考。
立意是写作的第三步。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好,才能促使思想深刻蕴藉,才能唤起共鸣,从而引起思考。立意要不落俗套,以真善美为前提,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千万不能出格。为了保证主旨的突出,建议写一句话提纲,紧扣题目,明确写作对象、重点、范围。
选材布局是写作的第四步。选材要“精”,根据题目范围的大小之分,材料选择最好是小题“大作”,大题“小作”。“小题大作”即指题目较具体,涉及范围小,应在事件的意义、道理上下工夫,力争“平中见奇”,使主旨得以升华或深化。“大题小作”即题目涉及的范围大、关系复杂,这样的题目选材一定要具体,角度小而巧,以小见大。
文章的结构布局犹如人的“骨骼”,要脉络分明,以“巧”取胜。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处理,作文基础较弱的考生尽量采用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避免跑题;作文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多样选择,或设置悬念,或景物烘托,或联想回忆,或引经据典。结尾部分最好是结构上相呼应,内容上凸显主旨,成为亮点。
题目: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60分)
[写作指导]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命题者则是想在尽力而为、主动积极等视角上,启发考生回顾往事,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克服不利的做法与思考,扬长避短,从而能够在做事、为人、读书、学习等方面做得更好。
至于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是符合题意的,考生尽可能地各显神通,各展其能。写作思路:
1、关注自我,写出特色
即以“自我”为中心,向读者呈现出自己所尝试成功或失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启悟等。在动笔之前,应尽可能地回顾与整合自己的有关典型的、新鲜的事例,努力做到言他人之所未言,述他人之所未述,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鹤立鸡群,胜人一筹。
比如:写“我”因喜欢吃蛋糕,又在姑姑家看到姑姑给“我”亲手做的蛋糕比买来的更有滋有味,因而,“我”就萌生了跟姑姑学做蛋糕的想法,但在努力尝试 二、三次之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我”并不气馁,再专心致志地看姑姑如何操作,自己又用心琢磨,在第六次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豪。
2、关注自我,写出实感
即通过“自我”的记叙,展现通过几次的尝试,不管成功还是失利,都从中得到教益,有所思考,有所长进,写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
比如:写自己参与的钢琴考级的有关曲折的经历,在多次努力尝试中,不仅获得了音乐方面的启发,同时,对自己做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有了帮助和好处。由此,抒发自己的肺腑之言,以及独立的想法等。
3、关注自我,写出思考
也就是说,因为努力尝试,自己一定有许多体验和感想,对此,要做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让读者从中有所分享、感染和共鸣。
比如:写自己试图与古人对话,起先,在语言、思想等方面彼此的不适应,到几次努力尝试后,相互成为知己和挚友,无话不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满分作文]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一路上,望着远处的阳光灿烂,我努力尝试,忘却砂砾带来的疼痛;一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努力尝试,穿越丛生的荆棘,想要到达山顶。
当我的指尖触上黑键白键,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音乐天才,我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很快,我就遇到了困难。我发现别的同学指下流淌出的,是清澈的小溪,向前向前,最终汇入大海;我的琴声却总是遇见石头和高山的阻隔,断断续续。
于是,我开始努力尝试。我尝试把一首曲子分成很多的小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去练。把每一小部分都练熟,最后连贯起来,就是一曲完整的歌。我努力地练, 一段一段乐声融在空气里,一次一次忍着手的酸疼,一遍一遍甩过手后继续执著地练习。日复一日,终于,我的小溪,经过坎坎坷坷,居然也流入了一片汪洋。
那一次次的努力尝试,连起一个个音符,把汗水,变成了微笑。
可是后来,同学们都说我只是连贯,曲调却毫无变化。甚至还有人嘲笑我,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弹琴。我难过,我困惑,我的琴声里好像缺了一点重要的东西。直到看着老师弹琴时忧伤抑或欣喜的表情,我懂得了什么。
弹琴,无关技艺,关键在于用心。
我再次努力尝试,去用心弹琴,去表现作者的情感。如果作者欣喜,大笑,就弹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如果作者悠然,就弹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闲适;如果作者忧伤,就弹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伤感……让心与作者的心贴近,去品味每一个音符背后的情感。
就这样,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到达那阳光灿烂的远方。那时,一路上的荆棘化成了花朵,一路上的寒风会漾满温柔与笑意。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我坚信,终有所得。
[解读]
作者以学习弹琴的心路历程为素材,采用对比的手法,叙写了自己一次次努力尝试的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并对弹出优美动听、和谐悦耳的曲子充满必胜的信心,这就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正能量,主题鲜明突出。同时,文章非常注重点题和扣题,这是写作中,尤其是考场作文应该关注的,因为,这样做,就说明你的写作始终是以题目为主线、为核心展开的,也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的线索。此外,作者能够将积累的古诗词恰当地引用到文章里,不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文章的 语言增光添彩,毕竟,在评分时,语言一项就占据了总分60分中的25分,因此,考生不可小觑,掉以轻心。本文被评为一类卷满分作文名至实归。
三.优秀作文欣赏
小学的照片——获奖证书
中学的照片——十级通过
抛却城市的喧嚣,信步于林荫小道,想象自己如诗人般看淡世事;但做不到,因为许多事,其实我在乎。
镜头一:十三岁生日前夕
“今天几号了,过得连日期都不记得了。”看着墙上几天没撕的日历,妈妈起身去撕。“明天不是咱家小妮子的生日嘛!”我心中一喜,总算是想起来了,嘴上却应付道:“是吗?生日啊,我都不记得了。”妈妈仿佛来了兴致,跑过来坐在我身边,像个小孩子一样问:“你不在乎生日?”我故作从容,扭过头去,说道:“当,当然了,生日嘛,那有什么。”我一手撑着头,躲开妈妈的目光。“好”,妈妈起身,“那就不给你过了。”我心中一凉,扒了两口饭,就转身离开了,脚步放得很慢,多希望有一个声音叫住我,但是,没有。
躺在床上,我心里五味翻腾。什么嘛,一点也没有诚意,一点也不关心我,谁说我不在乎了?唉,也怪自己,非要在妈妈面前逞强。我用被子捂着头,却怎么也睡不着。
镜头二:十三岁生日当天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碰到了我的好友,看她迎面走来,心里正想着她会送我什么礼物,她就一掌拍在我的背上。一路上,她说说笑笑,和往常一样,并没有我期待的礼物。终于,她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我心里乐开了花,表面上却又故作从容:“是啊,怎么了?”她问了和妈妈一样的问题:“你不在乎你的生日?”我心想:“在乎,当然,我在乎你们对我的关心,但怎么说呢?”我甩了甩头,想甩开这些烦恼的想法。可这一甩头,却被她当做了回答。“哦,不在乎算了。”我们一起走进教室,没有一个人提到我的生日。一整天,我都无精打采,仿佛这个世界不需要我了。
放学后,我拖着失望的脚步,向着家的方向移动。
镜头三:十三岁生日晚上
走到家门口,低头看了看手表,八点了,今天就这样过去了吗?推门进去,我看见的并不是一桌冷清的饭菜,而是笑容,有妈妈,爸爸,我的朋友们,他们的歌声充满了对我的祝福。泪水模糊了世界,爱却依旧清晰。
大家笑得十分开心,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有些事情,你在乎,我们都懂,人就是这样。你要记得,我们永远爱你。”“对,我们永远爱你。”回过头来,同学们齐声祝贺。那一天,我很快乐。我知道,不是世界不需要我,而是我需要这个世界。 (画外音:在同学们都看着我的时候,我心里高呼:其实我在乎!)
我刻意表现出的不在乎,其实早被他们看透了,因为,他们爱我。
信步于林荫小道,不是仅有诗人的看淡世事才高雅,对生活充满期待,在乎关爱的人更会活得幸福、温暖。
爱是怎样读懂的
慈母手中线,女儿身上衣
临行絮絮叨,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对我的深爱我永远也读不完。但,我还是要深情地对你们说:“爸,妈,女儿长大了,我爱你们,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擦干苦苦的泪
温暖冷冷的心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2015中考满分作文:
许多人叹息读书之苦---密密匝匝的方块字,艰深难懂的人生哲学都令他们对读书二字十分厌倦,觉得那是索然无味的无用功。可我却要大声呼喊:“我读书,我快乐!”
犹记儿时,母亲送我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当时对科学一无所知,起初我好奇地阅读,渐渐地,书中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如同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童年时对许多现象的疑惑,同时也打开了我的知识大门。每每明白一个现象的成因,我的心中便会有说不出的欢喜。那神奇的酸碱中和、雷电成因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于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指引下,我开始发奋学习,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每我收获成功的喜悦时,我都会在心中感谢那套《十万个为什么》,是它告诉我了阅读之乐,点燃了我对未知的探求。
带着阅读的乐趣,我在五年级时开始接触四大名著。书中许多晦涩难懂的文言曾令我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我也曾想放弃,但每每问题解决后收获的那份喜悦又支持着我前行。就这样,我对这典雅却又有些难深的文字深深吸引,带着我看到黛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傲骨冰清,读懂梁山好汉的豪迈情怀和为现实所迫的无奈。当我读到诸葛亮使空城计时,不得不被他的超凡智慧所折服;当我读至黛玉葬花与忧伤而叹息。在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之间,我寻找到了饱尝人世沧桑后又趋于平静的乐趣。当我的心被这瑰丽的文字所折服时,无意间购得的一本诗词选集更是激起了我心中的千朵浪花。徜徉在古诗词的殿堂中,我既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奇景色,也读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尽惆怅与淡淡喜悦。在这文字的洗礼下,我拥有了武松的坚毅豪迈,也具备了李清照的细腻情怀。每个方块字如夏日清泉,使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格外的快乐。
读书十年,收获最大的并非什么深奥的思考,而是“乐”之一字。我体味到生活的苦尽甘来之乐,体味到学海无涯之乐。阅读其乐无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