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中考试题集锦(答案随文)

标签:
教育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系列:文言文
江都国际学校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2003年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
文言文阅读(共22分。第20、21题各3分,其他每题4分)
[甲]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乙] 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 (3)仄陋:狭窄浅薄。 (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5)弼:纠正。
20.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引进) B.其义可乎(义务)
C.故直使楚矣(只得,只好) D.晏子逐之(他,指高缭)
21.下面句中加点的“使”与“齐命使各有所主”中有“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
然则何为使子译文:
(2)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译文:
23.[甲]文中楚王为什么说“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答:
[乙]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答:
24.[甲]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不肖者”?[乙]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答:
25.从[甲][乙]两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附:参考答案]
20.B
22.(1)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你当使臣呢?
(2) 现在他侍奉我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
23.[甲]文:楚王意在恶意侮辱齐国和晏子。[乙]文: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
24. [甲]文:说楚王德才不好(或批驳、羞辱楚王)。 [乙]文:意在指责高缭未好好扶助自己(或为了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25. 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赏罚分明,任免有方的人。
二.2003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理解(8分)《晏子使楚》文略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6.选出对下列加线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固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
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附:参考答案]
5.B犯罪(A、因为,CD同现代汉语)
6、C(“也”表示判断,此外可不翻译)
7、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8、D(“环境起决定作用”是错误的)
三 .2005年浙江省台州市(18分)
[附:参考答案]
22.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25.略。值得肯定之处提示:
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楚王具有自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晏子使楚》中考试题集锦之二
四.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非实验区)
[参考答案]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8-13题。2005年湖北省武汉市(课改实验区)
8.(1)出使(2)做,设置(3)改(4)适宜
9.齐国派遣使臣,根据使臣的不同素质派到不同君主(的国家),贤明的人就派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
10.机智幽默,善于辞令,勇敢地维护国家权益。
13.热爱国家、勇敢无畏、责任感强。
六.2005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
[参考答案]
8、是为了维护自己尊严特别是齐国的国家尊严
9、首先极力夸张,表明齐国的人民之多,然后再说明齐国派遣使者的原则,讥讽、嘲弄楚王的不肖。
10、略
11、喜欢
《晏子使楚》中考试题集锦之三
七.2007年扬州市
[甲] 《晏子使楚》略
[乙]晏子辞千金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
八.(2009年山东聊城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 《晏子使楚》略
[乙]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答: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A.及官抚军
B.乙险恶如是
C.公不畏之
D.渠恶贯将盈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答:
[参考答案](共12分)
5.答案:①犯罪。
6.答案: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答案示例:自作聪明
8.答案:C
9.答案: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10.答案: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九.(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共14分)
【甲】[甲] 《晏子使楚》略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
A.齐之习辞者也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9.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齐人固善盗乎
B.吾欲辱之
C.乃喟然叹曰
D.故撞之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1.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A、B两处。(2分)
A
B
12.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不理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3分)
晋平公话音刚落,
13.【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8.(2分)A.习:熟练、熟悉B.坐:犯罪C.酣:喝酒喝得痛快D.是:这9.C
10.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11.A.楚王密谋策划
12.(3分)开放性试题。示例:晋平公话音刚落,突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地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静汗,惊疑不定地望着师旷。
13.(3分)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有类比进行扫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的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地将不理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劝谏的目的。(能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的说话艺术,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