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新一代杀菌剂活性成分N-甲基-1,2-苯并异噻唑啉-3-酮(MBIT)
(2013-02-28 16:06:05)
随着涂料水性化的不断发展,涂料及其原材料也越来越容易被污染。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被限用,常见杀菌剂(CMIT/MIT、BIT)在涂料原材料和涂料产品中重复使用,导致耐药性菌株问题不断出现。涂料及其它水性产品需要一个全新的杀菌剂活性成分来应对新的防腐挑战。MBIT作为近20年来第一个出现的新活性成分,可以很好地弥补现有杀菌剂功效成分的缺陷,同时满足产品对VOC、APEO、重金属等物质的限量要求。
在乳胶漆发展初期,所用防腐剂主要为甲醛及其释放体、以及重金属类的防腐剂,防腐效果好但毒性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罗门哈斯公司首次将氯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CMIT/MIT)成功应用于涂料的罐内防腐,在低剂量下即可满足防腐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低毒、环保的发展趋势,有效替换了传统的甲醛、重金属类防腐剂。多年的毒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没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毒性,在环境中可降解,能满足安全环保的要求,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涂料等各种水性产品中。
随着公众对健康安全要求的提升,对涂料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制也越来越严,很多传统的杀菌剂也在被逐渐淘汰。以欧洲为例,欧洲杀菌产品指令(Biocidal
Product Directive,
简称BPD)最初在2001年确认进行注册的罐内防腐剂功效成分有706种,然而获得许可的只有96种功效成分;根据乐观的推测,在2015年只有25~30种功效成分能保留下来。
在现用的罐内防腐剂中,CMIT/MIT(3:1)是最常见的。但对CMIT/MIT有耐药性的菌株也不断被发现,在某些已污染的产品中甚至发现还有较高浓度的CMIT/MIT残留。而在欧洲,根据危险物质分类法规的要求,CMIT/MIT的用量被严格限制在15ppm以内,涂料生产商更多地采用稳定性好的罐内防腐剂,如BIT、MIT/BIT等。防腐剂的改变也导致了涂料中微生物种群的变迁。在使用BIT、MIT/BIT等防腐剂较长时间后,之前极少在涂料中出现的酵母、霉菌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因此,水性产品的防腐需要一个全新的功效成分,来解决现用功效成分使用多年后出现的微生物问题。
陶氏微生物控制技术最近推出了全新的防腐剂功效成分MBIT(2-甲基-1,2-苯并异噻唑-3-酮),这也是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应用于防腐杀菌的又一个创新。一般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中,支链短的为杀细菌剂,水溶性也较好;支链长的为杀真菌剂,水溶性较低(见图1)。MBIT分子结构和BIT以及BBIT接近,有着不含卤素、不需要金属离子稳定、在pH
2~12内稳定、可耐受高温、毒性低等共同特点;但同时这3个功效成分在抗菌谱、杀菌活性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BIT主要为杀细菌剂,BBIT为杀真菌剂,而MBIT对细菌、真菌都有广谱活性。微生物试验表明,MBIT杀真菌能力强于BIT,杀细菌能力强于BBIT。http://www.autooo.net/d/file/autooo/jx/International/2012-11-21/b29c80e28e36cf80b980f64e32d1c4b3.jpgBIT可以去质子化(pK
b
~8.5),但其去质子化后杀菌活性降低。BIT本身水溶性较低(<0.1%),在涂料产品水相中分配较少,其分配系数受pH影响;而微生物主要分布在水相中,因此BIT在涂料产品中不能和微生物充分接触,限制了其活性。而MBIT水溶性高(~2%),和BIT相比在水相中分配更多,可以和微生物充分接触,而且在碱性环境中杀菌活性更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