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

(2021-11-24 16:27:00)
标签:

10000米

老友会

分类: 场地比赛
       2021年11月20日傍晚18:00,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在闵行区体育场拉开帷幕。本届比赛自疫情以来重新回到田径场,吸引了26名业余长跑好手报名角逐。随着业余水平的水涨船高,加之因为疫情原因场地不适合聚集太多人参赛,本次比赛无奈取消女子组,报名门槛也进行提高,改为10km36:00内,或半马1:19:00内或全马2:45:00内。这也意味着这将是老友会历史上总体水平最高的一次万米对决,从报名名单看,本次比赛总体水平不亚于两个月前刚结束的全运会女子一万米。
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

       这次比赛前,就训练方面而言,我自4月中旬金鸡湖半马后,一直进行有氧跑,大多数跑步都是下班后慢跑回家,有时候嫌少,就路过闵行文化公园进去兜一两圈再跑回去,这样基本上距离也有15-20km,要么就干脆在跑步机上解决了。在普遍认为适合干强度的夏天,我一次间歇跑甚至节奏跑都没有,完完全全地有氧跑,甚至长距离也没有,最长一般也就25公里,对配速更是没有要求,相对比较佛系。
       直到8月中下旬,奥运会结束后,想着上马还是要跑一下,争取恢复到235以内,于是初步定了个计划:开始下班后直接去闵行文化公园,戴上心率带开始跑145-150心率有氧,每次在20-25km,一周跑1-2次。观察有氧配速的变化,从而监控状态。等到9月卢湾体育场重新开放后,慢慢可以考虑每周三或周四去跑个强度,逐渐把失去2年多的状态找回来。
       由于8月底天气还是比较热,先从425左右的配速开始,距离基本就是公园6圈,每2圈喝一次水,跑得比较舒服,随着有氧能力不断恢复,加之气温慢慢下降,有氧配速也在逐渐提高。此外,周末的长距离质量也慢慢提高,直到9月下旬终于第一次完成30km,到9月30号苗江路的拉练,30km更是用347配速完成,其中最后5km加速跑出17分52秒。当然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带质量的30km,其余的长距离配速我全部控制在400开外,一定要边养边跑,提高出勤率,降低单次训练强度更符合马拉松运动规律。
       当有氧能力逐步变得扎实,有氧配速回到405左右时,国庆节后我开始每周三晚上参加元大都在万体馆的强度跑训练。元大都的强度课模式我认为很合理,从热身跑和准备活动,到有氧跑打开心肺,再到段落跑,间歇跑,强度逐渐提高,让身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燃脂逐步打开,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量的完成率,也减少了受伤的风险。第一次去参加训练我在最后阶段还是有点拉垮的,毕竟一直没跑过强度,除了9月闵文跑过一次半马比赛(因桑拿天只跑了122),及9月30日的30k347,还有10.5晚上自己跑了个11k344外,就没有任何带质量的跑步,完全纯有氧备战。但有氧的好处除了降低受伤风险外,个人认为只要在赛前4-6周适当地给于强度刺激,状态就会迅速回归,后来到了第3次间歇2000*6,很明显能感觉到这点,80秒左右的圈速已经不再惧怕,甚至最后一组跑到了6分25秒78,可以说是pb了。不过事后想想以后最后一组间歇还是不应该冲太猛,还是要遵循自己的原则,马拉松训练任何时候不要把自己逼到极限,除了比赛。
       到了元大都训练的第四周,是10+2,本来计划按照10k330+2k320来完成。但特维斯和大宋不甘这平庸的节奏,6k330后直接把配速带到325,又很快来到320,甚至最后达到315以内。最后10km34分16秒完成,以至于最后2km我都跑不动了。很明显怼到无法按计划完成训练时,就说明已过量,这也导致我接下来一段时间出现喉咙不适的症状。于是赶紧减质减量调整,不再进行强度训练和长距离耐力跑。以前总是不肯错过任何一次重点课,但现在我宁愿错过重点课,也不愿意冒着生病或受伤的风险,保持跑步的持续性对马拉松来说,远比强度课重要得多。万米赛前这10天里,我基本都是十几公里的慢跑,跑过2次最大有氧配速,分别是一次10km39分57秒,心率148;一次20km409配速,心率145。从这两次测试来看,我的最大有氧配速回归到了巅峰时期的358-400,结合之前几次强度课的数据,我认为万米pb应该问题不大,估计可以跑到33分45或33分40秒。

       11月20日下午5点20来到闵行区体育场,热身4km20分钟。起跑前发现有4名选手未到场,尤其是最厉害的李鹏和大鱼,当然还有发起疯来可以单挑贝克勒的张老师。(张老师前不久10km跑出26分55秒,不知道是他开挂还是变身为超级赛亚人了,反正跑出世界级的水平,他曾经在无锡马拉松赛上将一群肯尼亚高手还有李子成甩在身后,并且有图为证)这也意味着我的名次可以前进3名,保10争8算是比较靠谱的目标。
       起跑后我计划第一圈82秒,然后逐渐把圈速提到80-81秒。实际也确实按照这样来的,猴子带着第一集团78秒圈速逐渐远离我而去,我想跟上大宋,王熙源他们的第二集团,可是这第二集团圈速似乎略快于80秒,我被拉开20米左右,想跟就是跟不上,盗匪和小谢一直在后面紧紧跟着我。我其实也想有人带我一把,可是没辙,跟不上前面的,强行追上去只怕把自己拉爆掉,后面的人pb本来也没我快,让他们带确实也不太好意思。
       1km3分22秒,2km6分41秒。很快还是感觉到80秒圈速有压力,毕竟33分20的完赛成绩高于我的预测成绩。后面基本把圈速稳定在81秒左右,5km用时16分48秒,不知不觉5k就重返17内,上半年参加厦马前,5k估计才17分20的水平。4km后盗匪掉了,身后只剩小谢,前面依然是被前一名拉开几十米。到了这个水平线上,想指望别人掉下来已经不太现实,想把名次往前提一提只能靠自己加速。可是我之前5000米pb只有16分38秒,现在已经跑了个只比pb慢10s的5000米,后5000米让我再提速也是不现实的,只能尽量稳住。后来只追上了状态不佳的王熙源,猴子退赛了,9200米后小谢加速超过我,我已经无力反抗。后5000米用时16分53秒,比前5k还要慢5秒,实在是能力有限,最后33分41秒22第九名,保10勉强实现,争8错过了。
       跑完才知道,一直处于第二集团的刘老师,不知道啥时候冲出第二集团,慢慢贴上第一集团,并且最后一圈飚出单圈60秒的专业级速度,将擅长速度能力交大体育生孙嘉杰都秒杀了,真是恐怖。卢明和玉林不出意外稳稳地位列三,四名。第五名被昆山一哥拿到,他48岁的年纪才跑了3年居然达到这个水平令人称奇。大宋发挥一般,3327获得第六。本次比赛在3位高手未到场,加上有sub33能力的猴子退赛情况下,依然有10人达标二级,并且最后一名成绩也有35分多,总体水平真的堪比女子全运会。这也意味着以后马拉松恢复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围在女子第一集团身边,这得考验转播摄像人员的水平了……
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

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

第五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