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州金鸡湖半马赛记——斩获第七险获奖

标签:
2019苏州金鸡湖半马 |
分类: 马拉松 |
又到了阳春三月,新一赛季的战事仍将从金鸡湖半马开始。上半年我最看重的比赛就是金鸡湖半马和无锡马拉松,下半年则是上马和厦马,其实厦马是每年一月第一周,但因为就在上马后不久,而且在过年前,所以习惯上还是把厦马算作下半年赛事,成为每年的收官战。
在2013-2016年,我的半马成绩一直卡在78分多,三年没有提高,直到2017年金鸡湖半马,才跑出1小时15分22秒成功大幅度PB,不过那次比赛距离少了100-200米,也成为了当年被诟病的主题。而在2018年,金鸡湖半马组委会重新丈量了赛道,在14km处增加了一个小折返,保证了距离足够,这一年,我跑出1小时13分32秒,再次PB并获得第九名。那次赛后,我认为这次比赛可能有些超常发挥,中间有10公里居然跑出了和当时万米PB几乎一样的时间,如果想再次PB,恐怕难度不小。不过,既然每年只认真跑这一个半马比赛,今年无论如何,还是要尝试下再度PB的,于是,我将目标锁定在跑进73分,如果能跑出112打头的成绩,就是胜利。
其实把目标锁定在112,并非没有道理,在两周前的老友会闯关赛中,我最后5km跑出了16分38秒的PB,一个并非专门的5000米测试,居然不经意间把5000米PB了,说明能力相对于去年肯定是有提高的,根据以往经验,我的万米成绩应该可以跑到33分50秒左右,而半马一般会比万米每公里慢3-4秒(仅对个人而言),所以半马可以用326-327配速巡航,那么完成时间也就在72分30秒-72分50秒之间,对于我这种数据控来说,除了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的全马外,半马及以下距离成绩预测是应该精确到秒的。
3月9日下午来到苏州,领好参赛包便至酒店休息,这次的酒店就在起点旁边,走到起跑点不过两三分钟,非常方便。晚饭后来到酒店附近的月光码头广场转了转,夜晚的金鸡湖静谧祥和,凉风习习,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广场附近的现代高层写字楼与月光码头上的欧式小洋房交相呼应,让人流连忘返。眺望西边,被称为“秋裤楼”的东方之门安然矗立在金鸡湖的西侧,默默告诉自己:明天跑到那里的时候,就意味着还剩最后3公里,要提速冲刺了!
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一切准备就绪后,六点三刻下楼,慢跑2公里,然后去博览中心二楼排空、换衣、存包,7点20分下楼,来到赛道上做那套完整的准备活动,差不多20分钟完成。根据前几次参赛经验,金鸡湖半马需要提前50分钟去集结,才能确保站到最前排,所以这一系列时间安排都是精确计算好的。
早春时节江南的早晨是比较寒冷的,即使穿着一次性雨衣,还是冷得瑟瑟发抖,不得不一直进行轻量的活动保持体温。Lwt、特维斯、猴子等先后来到集结区,我跟特维斯商量好,前5公里按照330配速跑,先把身体打开,让慢肌获得充分热身激活,然后用325-327配速巡航到底,而猴子则只要玩命硬跟就行了,这家伙今年冬天有氧能力提高显著,半程已经具备跑进115的能力,上次在卢湾的16km专项课居然全程跟了下来,最后还把我秒杀了,而在此之前他除了1000米以下的间歇的最后一组,可以独领风骚外,长距离间歇和专项耐力课基本是只有吃灰的份,现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一旦他要能跟到20公里,最后也许特维斯还能抵抗一下,我基本是肯定要被秒杀了。
在寒风中好不容易到了8点半,枪声一响,千军万马蜂拥而出,这正是检验冬训成果的时候,估计大家都憋坏了。放眼望去,似乎前方有近百人!我一直认为起跑快是大忌,先要通过慢于预定配速的节奏把慢肌充分活动开,后续慢肌才会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从而让你越战越勇。第一公里3分30出头一点,这个问题不大,开始本来就是要慢一些,体感非常舒服,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猴子、拐拐、刘晓明等都跟在身后,看来都想大干一场。第二公里稍稍提速,前2公里基本在7分钟左右,非常合理,正合我意。然而第三公里,我感觉特维斯节奏慢下来了,于是上前提醒了他句“加一点”,赛后猴子告诉我说听成了“压一点”,直到发觉配速上去了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加一点”。很快配速来到325,我感觉开始有点顶了,不过也没想慢一点,毕竟前方有精英跑者特维斯为我导航,再说半程接近乳酸拐点配速,本来就是要顶的,不顶说明没有尽全力。
前5公里用时17分25秒左右,配速在329,我马上想到这正是去年的平均配速,按这个速度跑完只能在73分30左右,是跑不进73分的,后面必须提速。此时回头看,猴子已经被拉开一小段,看来330以内的配速,他还是有点不适应,估计他也没料到这么快就没跟住,这肯定也打乱了他的比赛计划。
6公里用时20分55秒左右,配速在330徘徊,我觉得是时候提速进入预定巡航节奏了。此后在一个转弯处,我超越特维斯,开始自己领跑,将配速提升几秒。到了8公里后,回到星湖街,我感觉又开始有点顶,于是示意特维斯上来再带一段,最好是轮流带,这样大家都轻松一点。
在此前,我们就一直发现前方50-100米有一名选手,速度和我们差不多,穿着张家港跑吧的衣服。9公里处我告诉特维斯,先稳住,待会11公里转上金鸡湖大道,就去追上他。10公里用时34分45秒左右,配速提升至3分28秒5,预计完赛时间为73分20秒,仍然是慢了,我迅速进行计算,并马上告知特维斯,下一个5公里(10-15公里),我们用17分15秒跑完(这只是10-15公里的计划,过了15公里李公堤,我再会进行下一步计划,第四个5公里需要跑进17分10秒)。
再度回到星湖街,一个小上坡,风云突变,特维斯掉速了,而且不愿意再带了,说是累,看来上周的东京马拉松对他影响挺大的,我认为他正常发挥应有71分的水平,能力在我之上。此后我只能独自加速前行,其实我很害怕金鸡湖大道那段,路又宽,而且一眼望不到头,跑起来很枯燥。不过正好前方有一名选手,倒是可以把追赶他做为目标,这样就有动力了。
此后配速一直在325左右,终于在13公里追上了那名张家港选手(赛后得知他叫薛勇,还加了微信)。他见我上来后,立马跟上,在这前后望不见一个人的赛道上,好不容易见到个速度相仿的是一定要跟一跟的。
来到李公堤,这是该赛事难度最大的地方,连续4座拱桥很容易打乱节奏,也导致这一公里用时又回到了3分30秒。15公里52分整,平均配速3分28秒,逐渐追回了节奏,但要想打开73分,后续还得继续提速才行。15公里水站我取了杯水,赛后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取水,半程的比赛取水容易打乱节奏。其实刚下李公堤后,节奏本来就已经被拱桥打乱了,取水反而是为了调整节奏,为最后的全力一搏做准备。
出了李公堤,后续赛道难度不大了,路边有观众给我们报名次,第七名和第八名!居然杀进了前八?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起跑时前面那近百号人去哪了?难道都不知不觉给超过去了?看来要创造正式半马比赛中的最佳名次了。17公里再度跑进1小时,并一举跑进59分,此时发现前方一名黑背心选手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知道我绝对速度能力不好,所以希望能够尽早超过他,不给他最后决胜的机会。很快将配速加到320,并在18公里处迅速超过了他,转向现代大道,他似乎也没了招架之力,连跟都没跟就掉下去了。此时我的名次来到第六名,天哪,这可是可以获奖的名次!但前提是需要在最后几百米决胜前甩开身后的薛勇。话说我参加正式的马拉松/半马比赛从来就没获过奖,只有2015扬州半马拿了个“中国梦”组第七,奖金640元,而这次如果我能拿下第六名,奖金扣税后也就800元而已,拿奖对我更多是鼓励意义。
18公里后我一直用320配巡航,这个配速在开跑时我估计跑不出,但在最后几公里眼看目标要实现了,也就很自然地跑出来了,不过即使比较吃力,但也就最后3公里了,咬咬牙就过去了。20公里用时69分01秒,依然没能甩开薛勇,这时候我基本可以确定我是获得第七名了,我知道最后冲刺我不可能战胜他,看他的技术(后蹬好)就知道是一名有速度能力的选手,而我单跑400米进70秒都费劲,这速度能力只能欺负欺负新手小白,碰到个稍微会跑点的我都只有被虐的份,何况是面对半马72分的选手。他可能不知道我不会冲刺,最后一个转弯(大约还有400米)他猛地加速想迅速摆脱我,还回头看我的反应,我不但没有上去跟他怼,反而给他加了声油,我知道做无谓的反抗是没有意义的,前面没能发挥出我的巡航能力优势就已经输了。1小时12分41秒,第七名,同时收获半马最好成绩和最好名次,我也该满意了。
不久后在领包处碰到特维斯和猴子,分别跑了114和115,发挥一般。让人比较惊喜的是碰到了好久不见的马修,他时隔两年又来参赛了,前年他跑了71分,还在终点等我的,不过这次他因为个人原因久疏战阵,123完赛也可圈可点。
写这篇赛记时,比赛已过去三天,夜已深,还是赶紧休息,毕竟下周日还有重头戏无锡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