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下午,在华东政法大学普陀校区操场,第二届老友会万米精英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共有8名女子选手和22名男子选手参加了本届赛事,最终来自一起跑俱乐部的舟溪,和来自复旦大学的德国留学生Tim,分获女子和男子的冠军。
本次比赛新增设了女子组,录取方式为万米不慢于45分,或半马不慢于1小时38分,或全马不慢于3小时25分,三者达到其一即可报名。而男子组延续去年的报名门槛,即万米不慢于37分,或半马不慢于1小时21分,或全马不慢于2小时50分。此外,本次比赛实现了芯片计时,在手机微信端,东软赛客的平台上,可以随时查看每名选手的实时成绩。在赛事运行环节上,由老友会会员大葱担任主持人,对于每名参赛选手进行入场介绍,丰富了活动内容;在发令环节上,由以前的口头发令改为发令枪发令,显得更加正式。可以说,本次比赛相对于第一届,在各个环节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女子组比赛于下午2点45分开始,起跑后,来自日本的选手前泽典子一马当先,舟溪跟上,其他人则形成第二集团。但典子的状态似乎不太好,从第一圈1分36开始,后面逐渐掉速,而且能明显感觉出她跑得较为吃力。第五圈舟溪超越典子开始领跑,典子跑了8圈后因脚疼退出比赛。此后舟溪取得第一名悬念已经不大,倒是第二集团厮杀激烈,不断有人杀出重围,但始终拉不开差距。直到最后几圈,张红率先杀出,逐渐拉开和后面集团的差距,但距离并不大,也就十几米的样子。最后一圈,张红似乎有点乏力,刘盈盈和肖弘月开始提速,差距逐渐缩小,最后的100米直道比拼异常激烈,最终张红还是顶住了冲击,43分整获得第二,刘盈盈43分01秒获得第三,舟溪42分14秒拔得头筹。
男子组的比赛4点打响,贺老师一声令下,22名选手飞快地冲出起跑线,由于人较多,水平接近的也较多,起跑后卡内道则显得尤为重要。1号种子选手tim一马当先,2号种子特维斯跟上,赵盼飞和星辰紧随其后,很快形成了4人组成的第一集团,而刘晓明、施圣舟、王玉林、宋明磊和我则组成了第二集团,后面不远处还跟着君君等人。第一圈不到80秒就完成,这速度我知道是顶不完10km的,于是稍稍减速,和前面第二集团拉开了几米,我也知道他们的实力不会在33分20秒,后面肯定也会慢下来的,所以不着急,静观其变。此后没有刻意去关注时间,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比赛中,这是难得与上海滩各大跑步达人切磋的机会,必须要认真对待。
很快tim领着特维斯甩开了赵盼飞和星辰,我们第二集团5人阵型维持到3000米后开始逐渐发生变化,3000米用时10分05秒,先是刘晓明掉队了,第九圈施圣舟也掉队了,这两人是中跑高手,1500米都是4分15秒左右的水平,但长距离有氧能力还有所欠缺,碰到马拉松选手的高速死扛战术则显得有些乏力。此后王玉林开始领跑,但没过多久似乎就掉速了,感觉状态不太好,宋明磊见状突然一个加速,圈速很快带回80秒,王玉林没跟住,我见状也加速迅速超过玉林,去追赶宋明磊,此时我大概算了下,必须保持住速度才能突破34分,而且做为只练有氧不练无氧的马拉松选手,我不能拖到最后一圈和大家拼冲刺,必须全程高速跑,争取中途甩开尽可能多的对手!
5000米用时16分55秒,这是第一次在万米比赛中把5000米跑进17分,这也体现了我希望打开国家二级34分的决心。但到了第14圈,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出现了跑强度时经常出现的反胃现象,干呕了几次,只能减速调整一圈,这一调整,没跟住宋明磊,再想追已经追不上了,只能自己巡航。7000米用时23分47秒,圈速基本还是维持在82秒-83秒,此时我知道,后面必须将平均配速维持在324以内,否则将与34分无缘。几次想加速,但只要一提速,胃部就开始给我信号提醒我不要加速,真的好为难啊,力气是有,肠胃不给力没办法。8800米用时30分整,意味着最后3圈平均要跑到80秒以内才能突破34大关,作为不擅于冲刺的选手,几乎已经很难翻盘,也不想那么多了,就拼最后一圈吧,9600米用时32分45秒,但我没法冲刺,直到最后100米确定不会出现反胃了才开始一顿猛冲,再次也要跑进34分10秒吧。最终用时34分06秒94完成,平均心率173,以为是第六名,后来发现特维斯跟了tim5000米后退赛了,我捡到了第五。
本次比赛,前八名均打开了35分,其中tim更是跑出了31分24秒的准专业级别水平,几乎套了我两圈,可谓是老友会史上水平最高的万米大战。不过做为本次赛事的发起人,有一点必须提一下,本次万米精英赛,有部分选手报名未到场且未向组委会说明原因。因为比赛是按报名成绩择优录取的,希望下一届选手报名后如有事不能参加,需要在赛前及时向组委会告知,以便组委会按报名成绩递补进选手,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切磋机会的。
下一届比赛,我们会继续努力,找出本次比赛的不足之处,延续成功之处,争取明年办得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