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米首破35分-告别屌丝跑者

(2017-02-25 21:28:08)
标签:

跑步

10000米

分类: 场地比赛
       大约在2012年,就听一位跑友说过:“马拉松跑不进3小时,万米跑不进35分,都是屌丝跑者”。虽然看似是一句玩笑话,仔细琢磨一下感觉不合理,因为万米跑进35分的难度远大于马拉松进3小时,这个相信只要经历过的都知道,业余中马拉松进3小时的大有人在,然而万米进35分的,恐怕为数甚少。就拿我个人而言,马拉松突破3小时已经早在2012年就实现了,然而快5年过去了,万米还在35分多徘徊,此前的最好成绩是2015年10月测的35分13秒82,由于2016年上半年的荒废导致后面一直没能刷新。
       前几年的冬天基本都处于荒废状态,疏于训练,今年总算抓住了机会,进行了还算系统的冬训,1月份因为厦门马拉松的崩溃,休息了一周没跑,跑量355公里也算不错,2月到目前为止已经跑了400公里左右,且每周都有间歇跑,长距离耐力跑,甚至在长距离跑中穿插节奏跑或者乳酸门槛跑,这样的方式对心肺功能和肌肉承受力的刺激是很明显的。在上周三的1000*8间歇中,我首次完成了3分20秒一组,慢跑200米1分30秒作为休息的8组1000米,这个在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同样2000米间歇也在一点点进步,本周三的4*2000米(组间休息2分30秒),分别跑了6分53,6分47,6分47,6分41,尤其是最后一组,已经感到不再那么惧怕1分20秒的圈速。1分20秒是一个坎,以前最多只能维持3000米,目前我要做的,就是要适应这个节奏,将这个配速逐渐延长至5000米甚至更长,这样能力才能提高。
       今天下午的万米测试则是检验冬训成果的大好机会,上周的闯关赛结束后,便找了玉林让他带我进35分,因为我感觉目前的能力强于前年10月跑35分13那次,理论上应该具备跑进35分的能力,但由于以前没进过,对自己信心不足,所以需要找一名能力比我稍强的选手来领跑,众所周知跟随跑会比领跑轻松,这样可以加大我成功的概率,而玉林也好长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对自己的能力也不太了解,于是也就一口答应了。
       天气不错,气温12-13度,空气质量良,微风,很适合出成绩。热身3公里,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3点30分上道,贺老师一声令下,我快速占据内道有利位置并立即减速,降低步频,就像大卫·鲁迪沙跑800米起跑那般。但随后就有2名选手从外道超越,并卡住内道。这倒没事,先让他们领跑一段,看看速度如何,如果合适就跟,不合适伺机反超就行。
       第一圈用时1分25秒,稍慢,到了第二圈,发现前方选手速度不见提升,反而有下降趋势,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道强势超越,并开始领跑,第二圈依然是1分25秒,回头看王玉林也超到了第二位。2圈1分25尽管比目标配速1分24秒稍慢,但这2秒后面啥时候都能追回来,并不着急,第三圈略微提速,想和玉林甩开后面的人,没想到这次提得有点多,第三圈贺老师报时4分11秒,才发觉这圈跑了1分21,明显偏快,于是示意玉林上前领跑,玉林立马心领神会,于是我们开始了长达21圈的巡航历程。
       玉林带得挺稳,基本每圈都是84秒,偶尔也会到83或85秒,一旦他到了83秒,我不会提醒他,但是到了85秒,我会提醒他慢了。3公里用时10分27秒,配速329,感觉很舒服,此时我想,只要玉林一直维持住这个速度,我今天突破35分大关就有谱了。如果玉林加速或者掉了,那对我会是个挑战,在维持速度的同时,还要时刻考虑配速是否均匀,还要对抗风阻等。5000米用时17分27秒,依然很稳健,此时我说:“到了6km后我来带”。
       6公里用时20分57秒,第一次将该距离跑进21分,也算是个小小的突破。此时玉林状态不错,圈速已经更多的是83秒,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以往跑到这时候我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反应,然而这次并没觉得太难受,说明即使再快一点也没关系的,正好他把速度带了起来,有利于我向更好的成绩发起冲击。6-8公里这段,圈速由83-84秒,逐渐变成了82-83秒,8公里用时27分52,也是首次将8000米带进28分。
       此时场上所有选手几乎都被我们套圈,这也让我想起了2012年最后一次校运会5000米比赛,不过老友会无论是老梆瓜,还是青年才俊,水平都要高出普通大学生太多,这也反映了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锻炼的问题。最后几圈,圈速节节攀升,也就是在这时,我感到了呼吸上的压力,83,82,81,几乎每圈都在提速,也碰巧的是王玉林赛后告诉我他也是最后三圈感觉不舒服。9600米听贺老师报时33分20秒,最后的决战拉开序幕,我对自己已经很满意了,也知道我的冲刺能力完全比不上玉林,但既然有这个机会,还是要和他怼一怼,倒不是为了一定要超过他,至少可以锻炼下最后自己的混氧能力。加快步频,心肺压力陡增,立马大口的喘气,还有点反胃的感觉,这是到了极限的正常反应。跟着玉林死磕了200米后,最终还是逐渐被他拉开了,最后以34分36秒80冲线,玉林34分33秒81快我3秒到达。我将pb提高了37秒,他也提高了6秒。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贺老师9600米的报时,算了下我最后一圈居然跑到了1分16秒,这个挺出乎意料的,原来我无论是5000米还是10000米最后冲刺从来跑不进1分20,这次居然到了1分16,看来前面的跟随跑节省了很多体力,或者是每周三跟着野蛮部落练间歇跑起到了效果。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前5000米我看表17分27秒,算出后5000米我跑到了17分09秒,刷新了我的场地5000米记录(原来是在卢湾体育场测的17分12秒)。
       能在一场万米测试中同时刷新10000米和5000米的pb,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以前一直对自己的最大摄氧量产生过怀疑,以为5000米很难再突破17分了,现在看来只要努力训练还是有机会的,希望下次5000米测试也能有不错的发挥,争取突破17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