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2013-12-05 19:52:30)
标签:

2013上海马拉松

分类: 马拉松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关注我的跑友会立马想起6周前的那篇《北马纪实-最惨烈的比赛》,没错,这两场比赛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何说是鲜明对比?北马,我没有伤病、备战充分、专心比赛,却遭遇滑铁卢,成绩为2小时5748秒;上马,我带伤上阵、训练不足、一路互动,却不累不喘地完成,成绩为2小时5749秒。补充一句废话,对于42.195km来说,这相差的1秒完全可以忽略。

是状态问题?心态问题?赛道难度问题?还是配速问题?说实话,我也很难将百分之百的比例准确地分给这几个原因。

北马后一直饱受膝伤困扰,靠每天吃药才终于回归跑道,此时休息了3周,距上马只剩下区区2周了,当时预感上马参赛希望渺茫。然而自从有一天突然发现戴着护膝跑步,膝盖已无明显反应后,便重新幻想能参加上马,于是采用“阶梯式”恢复,跑了2次半马,125km133km16×600米间歇。其中一次127的半马、33km、间歇跑都是比赛周跑的。有跑友曾在赛前一周问我要不要减量,我想说的是:连量都没加上去怎么减量?如果比赛不是全力以赴的话,根本不需要减量的,即使赛前一天跑个十几公里也是无所谓的。

仅仅恢复了两周,想跑进250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还有这实力,凭我这保守的性格,也不会轻易跑“3”字头的配速。我在北马时就说过:跑不进250,跑多少都是一样的。既然不在乎成绩,那干脆就轻松跑,跑出自己最享受的速度,甚至戴个耳机,带上手机,一边跑一边向家人和朋友汇报战况。但后来想想,这样做未免太打酱油了吧,和自己平时绕着小区跑没啥区别,既然交了报名费,就要和没交钱有所区别,至少要让上马有点意义,毕竟家门口的比赛难得啊,一年只有一次。

上马究竟该怎么跑?是我最纠结的事。

“当兔子?”苦思冥想之际,一个念头闪过。

众所周知,“当兔子”与自己跑成绩是一对矛盾的事情,但“当兔子”好歹也是在为跑友做贡献,做服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我以前从没专门做过领跑员,体验一次也不错,完美的马拉松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不断刷新PB而参赛。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做什么成绩的兔子呢?320310300?基本也就在这三个成绩中选一个了,能跑250240的,八成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自己对节奏的把握已经炉火纯青,还用得着别人给他当兔子吗?若跑330以外,我可没耐心,也不习惯,因为我平时从来不跑5分开外的配速,耗得太久也会疲惫不堪的。结合最后一周的跑步情况,基本是围绕4分半的配速来进行的,所以我决定出任310的领跑员。于是,我在微博和博客里均口口声声说要做310兔子,有几位跑友做出了回应,目标接近,可以同跑。

说段题外话,3小时10分,讲起来是国家二级,其实我很早就想说“这个标准定得太水了”。相比于其他项目,那简直差了N个档次。万米二级需要34分,能跑进去的,在国内业余跑界就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了,而马拉松310,在国内业余马拉松水平逐年提高的大环境下,已经逐渐沦落为普通水平了。尤其是看到这次北马冲线照片时,250-300之间有大把的人,仿佛“大部队”已经涌入了“小三”俱乐部,于是有跑友感慨:不跑进250,以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跑马的了。

 

时间终于来到了121日。

并没有太多激动,这一夜却几乎没睡着。340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吃早饭。打开那袋面包,发现味道不对劲,一看保质期,果然是过期的!这克里斯汀也太缺德了,居然将过期的产品拿出来卖!当然,我买的时候没看保质期也有责任。

果断将面包扔了,宁愿饿着肚子跑崩掉,也比比赛时突然拉肚子强。吃了几块巧克力饼干、三根香蕉,套上一次性雨衣出发。

小跑着来到外滩,一切还是那么熟悉,去年今日清晰仿佛昨日。唯一不同的就是东边尚未竣工的“中国第一高楼”顶部悬挂着弯弯的月亮,而去年是在雨中度过的。在花旗银行下找到石家庄跑吧的钝剑老师,后来大邱等跑友相继来到,5个人合了影后各自热身、存衣去了。

照旧550分开始排队,其实什么时候开始排队最合理也是多次比赛的总结。我的几位跑半马的学弟也经我建议,早早来到现场排队,和我站在一起。我开始环顾四周,想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人,尤其是在微博里说要和我同跑的几位跑友。在嘈杂的人群中,忽然听到有人喊我,扭头一看,是晨恋之路,他和我一样,最近一个月饱受膝伤困扰,无法正常训练,比赛时也时刻担心是否会加重伤情。他曾经在博客里说“今年是马拉松小年。”没错,对于我来说亦是如此。当国庆节那天我在26度气温下,以354配速完成31km后,毅然将上马目标锁定在245。然而,北马后突发的膝伤,彻底浇灭了我的梦想,使得我这次不得不放弃冲成绩,开启“轻松跑”模式。

晨恋由于穿着外套,并且准备起跑前扔掉,他站在最外面,没和我站在一起。身后的人群蜂拥而上,准备和我同跑的310跑友却一个也没见着。

突然后面一位跑友拍我肩膀,说:“你是沪天文吧?”我当时并没认出他,他说“我是张老师啊”,我终于反应过来,原来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老师。张老师是位实力派,这次上海马拉松,前10km跑出了惊人的3530秒,最终以2小时45分完赛。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等待的时光总是漫长的。远远地望着海关钟楼,盘算着剩余的等待时间。由于深秋的清晨气温较低,不知不觉有了尿意,但这时候不可能再出去寻找WC,要是出去了就别想再进来了,除非混到专业选手的队伍中。领操员开始领操,记者的摄像机从面前扫过,东方卫视的航拍直升机从头顶上飞过,这样的场面我已经见识过太多次,也不再做出任何反应。

655分,开始升国旗,奏国歌,这是上海马拉松的传统,我认为十分值得保留。“我们万众一心”仿佛也勾勒出千军万马向着终点前进的壮观场面。

54321!”说到“2”时,我已经开始向前挤,枪响时我已经冲了出去,大约5秒通过起跑线,是我参加过四届上马起跑用时最短的一次,开始了这场酱油马拉松的征程。

我示意跟跑的几位半程跑友控制好速度,排成一列跟在我后面,减少风的阻力。眼看着不断被人超越,和前面的跑友越来越远,我表现出了一个90后马友少有的淡定,一个人带着好几位90后跑在人烟稀少的赛道外侧。很多年轻选手在起跑时,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跟着前面高手“嗖”的一下就冲出去了,等到发现不对劲时,已经为时已晚,这个群体是“掉速”、“崩溃”、“抽筋”等恶魔们光顾的常客。

几百米后,身后有人大喊我名字,回头一看,是老友会俱乐部的队友周其祥,他留着和云南千里马相同的发型,在两周前的万米测试跑出340080的好成绩,次日又获得如皋半马冠军,状态正佳。但他比赛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总是想着冲击234,我知道万米34分要想冲234难度很大,便提醒他不要太快,先破240即可,234留给下次,他说“知道”,后绝尘而去。

转弯进入金陵东路,很快到达1km标志牌,看表421秒,还是快了几秒,再次回头看了下,没看到那几位310跑友。身旁两位穿橙色多威战袍的选手从我左边上来,我大喊“佟强加油!”佟教练回头对我招了招手,他仍然戴着耳机进行轻松跑,我这次选择轻松跑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受他影响,不过我们的水平相差甚远,他轻松跑的速度我得全力跑才能跟上。

来到河南路,晨恋之路从后面上来,目测他是按3小时左右的速度跑的,我开始有点意志不坚定了,我担心几位310跑友起跑站的靠后,可能还得等很长时间他们才能上来。犹豫了一小会,我决定不跑310了,改和晨恋并肩作战。我们俩同样没有目标,同样有膝伤,同样训练不系统,原本水平也在伯仲之间,也许一起跑反而都有动力呢。接着老战友严跃东也上来了,我说:“这次你先走,我膝盖有伤,可能会跑3小时之外,厦门再和你一起跑。”他笑了笑,逐渐加速远去。

2km后左转,进入南京路步行街,这里全是由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去年因为下雨打滑,不敢跑快,今年则不需要担心这些。拉比诺上来,他问我:“你这是跑310的速度啊?都跑到我前面去了”,“不跑310了”,我答。随后他建议我按300的速度跑,“我跟他一起跑”,我指着旁边的晨恋说。

随后几公里拉比诺一直在我前方十几米处,他这次是按255以内的节奏跑的,我没有跟他,而是始终跟着晨恋的节奏前进。此时,我仍然像一只无头苍蝇,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干脆连手表也不看了,因为毫无配速可言,反正就看晨恋想跑多少了。5公里后赛会时间显示2109秒,配速在3小时以内。这时阿贵超了上来,他应该排队时站得比较靠后,否则不会前5km21分多的。

5公里后,感觉节奏逐渐加快,尤其是第7公里-8公里,这两公里共用了806秒,配速403,已接近250的配速。于是我提醒晨恋速度快了,减掉几秒,跑410足够,毕竟我们是有伤病在身,如果跑到30公里没有出现不适,再加速也不晚。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穿越淮海路,到10公里计时点是4135秒,这5公里用时2026秒,配速提升到405,和去年上马的平均配速不相上下。

来到西藏南路,路面变宽,沿着地铁8号线往南跑。才跑了没多久,突然发现严跃东居然出现在我前方不远处。话说我和他还真有缘,从去年上马开始,连续4场比赛均有同跑记录,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厦门马拉松,我从11km厦大门口赶上他,开始与他同跑,最后竟然前后脚撞线。从那之后,扬州半马、北马均同跑过60%以上的赛程。这不,貌似又要同跑了,我赶上他询问他的配速,他指着旁边的王洪德说:“我这次就带他跑进3小时。”王洪德去年上马也和我们同跑过很长一段距离,当时他是带着兔子帽的,不过那次他前面跑快了点,28公里后没能跟上我们,最终301完赛。他最近两年的成绩一直在300-310之间,就是迈不过300这道坎。想到4场比赛共同跑过90多公里的老战友;想到我和王洪德经常上班空闲下来,会时不时在QQ上聊上几句;想到当初就准备当一回兔子,却由于站得太靠前、起跑太快错过了310小分队。“那就和严跃东一起给王洪德当300兔子吧”,我似乎终于找到了本次上马的目标与方向。于是我告诉晨恋:“你先跑吧,我和他们一起跑。”晨恋回归接近4分的配速,逐渐消失在人海中。

速度降到415左右,感觉轻松多了,终于稳定地开启了“轻松跑”模式,接下来的任务很明确——保持这个速度,直到终点。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过了14km后,全程、半程分流,人一下少了很多。无论道路有多曲折,我们三个始终保持相同速度前进,我和严跃东轮流领跑。到了南浦大桥下面,参加过2011年上海马拉松的跑友难免会勾起回忆,“从南浦大桥上跑过黄浦江”,对于参加过那届比赛的众多跑者来说,很可能都是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感觉再将南浦大桥作为赛道的可能性很小,对交通影响太大。来到第一个折返路段,专业选手飞快地迎面跑来,紧接着是业余高手。上海理工的张老师处于国内选手的第二位,接着是周其祥,他们简直是太疯狂了,冲着234去了。

随后,李大雁、佟强等多威精英也先后出现,我也顾不得自己跑了,碰见一个认识的就大声给他加油。最有意思的是,扬州高手经玉明从对面跑过来时,准备和他击掌,结果距离隔得有点远,没碰到,只听到后面一阵笑声传来。

这段折返路在地图上看起来挺长,跑起来感觉很快就到了尽头。当我过了折返点后,又如意料中地听到众跑友为我加油,也有为严跃东、王洪德加油的。加油的人中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可谓天下跑友一家亲啊。在业余跑者的世界中,没有竞争,没有功利,有的只是向着万体馆共同前进的决心。

20公里时,看了下赛会成绩,接近1小时24分,配速412,按这个节奏跑完是257257?好熟悉的数字,难道我要和北马跑一样的成绩吗?当时也没有想太多,继续保持匀速前进。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后面的赛道我很熟悉,滨江段是老友会俱乐部经常集训的地方,尽管我来的次数较少,但跑过几次会大大减少对于未知路段的恐惧,在我的脑海里,再次回忆起官网那张阅览百遍的路线图,我知道当前所处的位置,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何时上桥等。赛前做过功课,心里明显踏实多了。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21km,风11拍摄

过了半程,用时1小时28分多,而此时,我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由于恢复训练后首次没戴护膝跑步,我的右膝外侧再度出现酸痛感。上周曾在医院做过核磁共振,除了有点积水外,并没检查出其他问题,我认为可能是急性关节炎。我又想起上次受伤时,就是因为膝盖吹了冷风,出现酸痛感,然后就是20天不能跑步……

我曾在赛前说过,一旦膝盖出现不适,立马退赛。而此时,真的出问题了,我又开始犹豫了。我想到我要完成兔子的任务,三人一起冲线;想到即使现在退赛,恐怕半天穿不上衣服,会受凉感冒,膝伤也会加重;想到还有老同学在终点等着我呢……我只能勉强扛着伤痛,跑一公里算一公里,毕竟还没到完全不能跑的时候,不到最后哪能轻言放弃?

路过了龙华中路上的卜蜂莲花超市,这是俱乐部平时集训的集合点,我们的物品都存放在超市门口的保险柜内,我开始想象那些队友们现在都跑到哪了?估计很多都在我前面吧,在教练贺老师的带领下,队里大多数跑友今年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相信面对一年一度的上马,他们一定也会拼尽全力的。厦门马拉松终点经常播放的《跑在马拉松路上》唱道“我们是生命极限的挑战者,跨出矫健的步伐奋力向前、向前,汗水、脉搏诉说坚韧不拔的意志……”而我,带着伤轻松跑,感觉就像一打酱油的,没有体现出坚韧不拔、挑战极限的“马拉松精神”,我认为这样跑虽然不能取得成绩上的进步,但却是我心态上的进步,每次比赛都要有所收获,参赛才有意义。

262728……一个个路牌接踵而来,不知为什么,尽管带着伤,跑得也比北马慢,我却感觉上马的路牌来得比北马“积极”,我在去年将上马与厦马对比时,也有同样的感觉,仿佛时间在上海过得更快一般,究竟为何?我也很难做出解释。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龙华港桥又出现在我的眼前,由于这条路叫“龙腾大道”,所以通常我们也把这座桥称为“龙腾大桥”,经跑友测量,这座桥上下桥共455米,坡度较陡。正要上桥时,听到左边有人大喊我的网名,原来是土人登山俱乐部的“桔子”,这里是土人的补给点。因土人罗德曼邀请,我于9月初代表土人四队参加了滴水湖24小时接力赛,并获得男子团体冠军。遥想去年上马,我们土人四队六名队员均有不错的表现,而今年,不仅“脚跟”和“大宝”因事没能参赛,其他四人也都没发挥出正常水平。

在桥上,跑得快的已经在对面的32公里处折返回来,周其祥仍然大步流星,但看得出来,他有点吃力了,32公里用时1小时5840秒,单从这点看,他已经具备了240以内的实力,如果没跑进240,那肯定是前面跑快了。接着李大雁和几位跑友一起跑过来,大声给他加油,他对我招了手,看来他这次状态不错,后面保持住了速度,最终以2小时3708秒刷新PB,可喜可贺。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这段迎着太阳跑,气温升高,我的膝盖也有所好转,29公里后干脆没什么反应了,真是意外之喜啊。30公里处看赛会时间接近2小时06分,配速仍是412,我和严跃东的领跑均很成功。以往每次跑到30km时,体能多少都会有些下降,跑起来会有点吃力,但这次不累不喘,似乎跟刚起跑差不多。不过我得继续履行兔子的职责,不能冲动之下加到“3”字头配速一溜烟跑了。

32公里回到龙华港桥,眼瞅着王洪德上桥有点吃力,严跃东便跑到他后面,用手掌推他,为他节省体力,这兔子真的尽职尽责啊。看着严哥这样做,也更坚定了我不主动杀出的决心。我们三人彼此年龄差了10岁左右,平时也就在网上聊聊,鲜有见面机会,却像三兄弟一般团结,能携手冲线就是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由于仅以水果当早饭,33公里开始我开始有饥饿感,平时跑步一旦出现饥饿,就得花更多的力气才能维持住配速,因为能量不足了。但毕竟这次前面跑得慢,留有不少力气,所以还是能轻松保持412的配速。此时看到周其祥已经跑到对面37公里处了,他落到了李大雁后面,显然他掉速了,步伐已经明显迈不开。我看了手表,2小时18分多,还有5.2km,只要保证4分配速,一定还能进240,我大声喊着:“周其祥,顶住啊,快到了!”他这次没有回头,看来是累坏了。赛后跑友拉比诺告诉我,周其祥自称那时处于恍惚状态,什么都不知道了。最终周其祥以2小时4258秒完赛,获得第25名,刷新PB

来到了俗称“鬼门关”的35km,这次在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撞墙”现象。此时又到了折返点,在这里先是赶上了阎虹宇,我鼓励他保持住速度,不要掉得太厉害,还能进300。接着又赶上拉比诺,他前面跑得有点快,此时也在掉速,看他跑得很辛苦,我说:“尽量跟上我,我按257跑的,还能进3。”后来后悔了,早在南京东路上时,我如果坚定信念当300兔子,并叫住他和我一起跑,也许他后面还不会这么早掉速,也不会最终以28秒之差憾别300

越跑到后面越饿,肚子开始咕咕叫,但毕竟还有不到30分钟就可以到终点了,到终点一定第一时间找家餐馆放开肚子大吃一顿。36公里王洪德想加速冲了,被严跃东拦下,现在加速还为时过早,再说照这样跑还是257的成绩,没必要冒险了。见状我主动将配速减了几秒,这时是最容易崩溃的时候,求稳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420的配速看似慢,但此时我感觉不是那么轻松了,因为实在饿得不行。原本我还在不断为别人加油,为身后的王洪德鼓劲,但此时我必须得专注,否则消耗体能太快,别搞到最后我自己跑不动了。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到了云锦路,终点已然不再遥远,前面就是龙华寺,这条路我跑过,这次增加了两个小折返应该是为了避开正在施工的路段。38公里一个小上坡,我正在低着头跑步,猛地发现晨恋出现在我眼前,而且速度很慢,和去年上马的情景如出一辙。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他肯定膝伤复发了,于是上前询问,当时也没听清楚他说什么,只能希望他还能进3

39公里,严跃东跑到我前面,开始领跑,将配速重新提了几秒,此时我们说好了携手冲线的计划。40公里看赛会时间2小时4820多秒,严跃东告诉王洪德“这次差不多了!”王洪德终于忍不住了,主动加速,紧咬牙关,加大摆臂幅度,看来他很激动、很兴奋。我知道,从他扬州半马124的成绩就可以算出,马拉松具备257的实力,关键是配速要把握好,这次他终于要成功了,我们都替他高兴。

绕过龙华寺,跑过41公里牌,终于远远看见内环高架,看见八万人体育场了。终点,我们来了!

路边有志愿者开始呐喊“还有500米了”,“还有300米了”,穿过内环高架,右转进场。我们三个人开始手拉手,发起最后的冲刺。此时赛道两边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速度也节节攀升。偶然间听到有人大声喊着我名字,在茫茫人海中也没看清楚是谁,但基本可以断定是老友会俱乐部的。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严跃东(左一)、王洪德(中间)、我(右一)

 

50米,40米,30米,近了!更近了!

“带我一个!”后面一个声音传来,是老友会的馒头,他拉住我的左手,4人手牵手冲线,分获91929394名,一定有很多摄影师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瞬间。

同样是257的成绩,北马伤心、沮丧;上马欢乐、欣慰。北马半身不遂,上马身轻如燕。

唯一不满意的是,刚到终点,我一抬膝盖,发现又不行了,几乎不能打弯,我再次意识到没带护膝大错特错,冷风吹多了,关节炎又犯了,也不知道又要跑休多少天。如果不能快速恢复的话,厦马还得打一瓶酱油。

上马纪实-最轻松的比赛
这张照片拍摄得有点远,但可以看出四人携手冲线。

官网给出的分段成绩及分段配速:

5km0:21:0921:09)(413.8

10km: 0:41:3520:26)(405.2

15km: 1:02:3721:02)(412.4

20km: 1:23:5721:20)(416

25km: 1:44:5520:58)(411.6

30km: 2:05:5721:02)(412.4

35km: 2:26:5020:53)(410.6

40km: 2:48:2921:39)(419.8

42.195km: 2:57:549:25)(417.4

净成绩:2:57:49

至此,我也总结出:当兔子,未必全程匀速才能使跟跑的跑友最舒服,而要根据赛道起伏情况,风向,以及跟跑选手的状态在配速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我完成了我的第六场马拉松赛,这也是我认为最轻松,最有意义的比赛。从以前崇尚“SB般的坚持,跑出NB的成绩”,到现在学会了轻松跑、享受比赛,这也许也是一种进步吧。

转眼间,我进入马坛已经两年了,从2012年的厦门马拉松开始,我就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结识新的跑友,也不断有着新的收获。我将踩着前辈的脚印,一步一步向前跑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