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2013-09-10 19:31:14)
标签:

滴水湖

24小时接力赛

分类: 公路比赛

    有人会问,6个业余跑者,每人跑5公里换一次人,24小时能跑完多少公里?这是前几天大家都在猜测的一个话题。众说纷纭,330km?340km?345km?8日上午9点10分,我们6人通过一昼夜拼搏,给出了一个答案,350km。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吸引了110支队伍参赛,此外,今年还增设了个人赛。据统计,参赛选手共有660位,大大超越过去两届,这也使得平时少有人烟的南汇嘴变得热闹非凡。

    白日,红旗飘飘;黄昏,又见炊烟;午夜,星星点灯。用三首歌名形容比赛场景分外合适。

    时光回到9月7日上午,早晨5时许,我便早早醒来,准备迎接这期盼已久的比赛。6点抵达隔壁小区集合地点,等待另外四人一同驱车去80km外位于临港新城附近的赛事举办地。到达起点时大约7点半,此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沥沥。寻找到土人俱乐部的帐篷,放置好参赛包,换好比赛鞋,便去检录了。检录时组委会发给我们第一棒选手一个手环,作为接力物。

    随着跑友们陆续赶来,我们也开始在赛道上热身,热身时不断有跑友和我打招呼,也为我们土人四队加油,谢谢他们的支持。

    8点50分左右,比赛临近开始,当我热身完毕回到帐篷时,见到了我的所有队友。先来介绍一下他们吧:

第一棒:沪天文,也就是我了,自我感觉最满意的一场比赛是2013年扬州半马,完赛时间1小时18分44秒。特点:速度耐力还行,善于节奏把握,弱点是跑步姿势有问题,中短距离不擅长。

第二棒:脚跟,真名栾叶茂,在业余跑步圈也有点名气,曾获2012年北京TNF100的第八名,马拉松成绩在250以内。特点:速度和耐力都很强大,恢复能力也快,唯一不好的习惯是,跑步从不戴手表,往往前面非常快,后面严重掉速。

第三棒:土人罗德曼,他是我们的队长,在上海跑马圈是很有名的,半马最好成绩119,万米测试35分41。特点:比较全面,没有特别不擅长的距离,中距离奔跑能力不错。

第四棒:李建福,47岁,我对他并不熟,这次是第一次见面,不过据说他以前是运动员,练1500米的。特点:节奏把握精准,发挥稳定。

第五棒:拉比诺,去年上马在抽筋的情况下跑出306,上个月在跑步机上跑马跑出259。特点:各项成绩比较均衡,可以跑从800米到马拉松的任何比赛,但跑长距有时会腿部抽筋而导致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第六棒:大宝,今年港百小金人获得者之一,参加过富士山100英里赛事。特点:耐力上佳,越野跑能力强,慢跑持久性强,但因为很少练速度,速度能力是薄弱点。

 

    好了,介绍完了参赛选手,大幕也要拉开了,一段精彩的序幕词后,各队第一棒纷纷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当跑友们站在起跑线上等待起跑时,现场开始沸腾起来,大批人拿着相机跑到赛道的前方,为即将踏上漫漫长路的选手们照相,也是为了见证24小时接力激动人心的起跑时刻。

         裁判倒计时“5,4,3,2,1!”“啪!”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随着发令枪响,大伙儿像撒了缰的野马,迅速冲了出去,我原本想压住节奏的,但一向擅长控制节奏的我,居然也被现场所有人那股兴奋劲给带起来了,尽管一下子落到15名开外,但我还是感觉快了,几天没跑强度,感觉心肺有压力。看着第一名老外离我越来越远,我感叹看来今天高手如云啊。再看看前方不远处的周其祥,似乎也没怎么加速,他赛前说第一个5000米要尽他所能去跑的,我想应该会跑17分左右吧,看来他并没有乱跑,理智占了上风。不久后就是上坡,还是蛮陡的上坡,跑坡不是我强项,于是减速,到了海堤上速度基本减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赛前我们讨论过,白天以500019分半的速度跑,不要抢,这个速度看起来似乎不快不慢。但没跑多久,我的腓肠肌老毛病又犯了,由于前一天没跑步,所以这次跑了一两公里后腓肠肌又开始胀痛,脚步沉重,我称这种现象为“厦马现象”,因为这种现象突然出现在2013年的厦门马拉松的前几公里,导致我开跑4公里就停下来走路,后士气大减,最终与目标2小时50分失之交臂。

照旧,开启“踢臀跑”模式,并放慢速度。到了折返点(约2300米处)后,周其祥开始加速,绝尘而去,不一会儿黑瘦的他就远得几乎看不见了。此时,身后一直跟我跑的光光姚也加速了,还回头问我“你不冲啊?”我说“我慢慢跑,你先走吧。”于是,他的身影也越来越远。我跟在一位外国选手后面,以快掉出4分的速度“艰难”跑着。不过我不担心,只要撑完这5km,去拉伸一下,第二组就没问题了,不像厦马那次,可是要一次跑完42km啊。

跑到后面,我干脆不想腿会怎样了,开始欣赏风景了,顺便看看手表,跑到什么地方大约多长时间,因为路上没有公里牌,这样做有利于下一组的配速。最终,我以第六名完成第一圈,用时1920秒,立马取下手环,交给第二棒脚跟,他迅速冲了出去……

我走回帐篷休息,喝了点水。帐篷门口我们强大的后援团已经开始生火做饭,我计划跑完第二棒开始吃东西,因为这差不多正好是中午了。

终究没忍住,还是去外面观战了,脚跟果然猛,以1807秒一下子追到第二,险些追上一起跑的胡尧新,前面周其祥以1746为他们累积了那么大优势还是被追回来了。虽然看似气势如虹,但我们还是建议脚跟跑慢点,真正的较量是晚上12点后。第三棒罗德曼速度也很快,1831秒,追到了第一。哈哈,他俩成绩都远远快于预期,看来到了赛场上氛围不一样,速度压不住啊。

没想到,从此以后,我们土人俱乐部四队就一直保持领先,第四棒李建福稳定发挥,1922是非常合理的成绩。第五棒、第六棒也都跑出了合理的成绩。一轮结束,我们保持了几十秒的领先优势。

随着大宝的回来,第二轮战斗拉开序幕,我接过接力手环,大步流星跑出去,果然这次轻松多了,至少前面3km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过到了后面,还是有点喘,这是比较少见的现象,我的心肺功能一向不错,即使是1500米这样高强度的比赛,我也不会因为喘气而难受。第二个5000米以1835秒结束,一路不断超人,回到终点感觉跑快了,下一组应该压在19分开外。

让我没想到的是,脚跟依旧跑得很high,干脆又跑了个1758秒。一下把第二名拉开2分钟。回到帐篷,我们继续劝他,要想跑就跑18分半吧,跑18分内风险太大了。我跑第二组时,感觉很饿,于是跑完后吃了一小碗馄饨。后面四棒依旧稳定发挥。

第三轮、第四轮我分别跑出了18531834,每次想压速度,但跑起来就压不住了,我擅长的控速能力本次比赛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脚跟也依旧表现突出,18241757完成三、四组。

然而从第四组开始,我们的问题也开始显现,首先是我,跑到2km后感觉胸腔下面疼痛,像是岔气的感觉,这也导致呼吸也变得不那么顺畅,但幸好我还算有点对紧急情况处理的经验,举起双手拉伸胸腔,或者深呼吸,以减轻不适感。而我的队友罗德曼状态不佳,开始掉速,另一位队友拉比诺腿部抽筋了,也不小心跑出20分外。

好在我们事先已经有战术准备,对于队员疲劳后的战术思想是:一旦有人掉出21分,就让其轮空一轮,尽量避免用一两个人连续作战,也不要把某一个人彻底用废,因为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有越多人能上场作战,也就意味着其他人能得到更充裕的休息时间。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第五组5000米快到终点时

第五轮我跑出了1846,仍出现第四轮的不适感,这是我比较担心害怕的,这才不到一半呢(我们计划跑12轮),晚上的战斗必将更加辛苦。大宝告诉我他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胸腔、腹部也开始胀痛了,这是心肺功能跟不上跑步强度的表现。

跑到第六组时,终于天黑了,开始带头灯作战,我终于压住了速度,我是胆子比较小的人,怕天黑了跑快会摔倒,于是这组跑了1927秒。跑的过程仍有不适感,跑完这轮大家都有类似反应,好像不能深呼吸,只能小口呼吸,胸闷气短。一起跑俱乐部的跑友阎虹宇把这难受的部分称为“呼吸机”,可以通过扩胸等活动拉伸胸腔来减缓恶化的节奏。

随着每人跑了30km后,全队一轮的平均配速逐渐掉出4分,出现了21分多的成绩,于是有两位队员各轮空一轮。我们也在不断发微信查看第二名一起跑俱乐部的成绩,他们也累了,也在掉速。不过凭借周其祥和胡尧新的稳定发挥,他们并没有被我们拉开太多。

夜深了,掉速,甚至走路已经成为全场的主流,我们强大的脚跟同志也终于跑出了19分多的成绩。我依然保持19分-19分30的成绩,尽管没掉速,但我已经感觉一组比一组吃力,尤其是跑完后,大腿会酸痛很长时间。我们于是每跑完一组,就先换衣服,然后回到宾馆休息,等到自己的上一棒出发后,再下楼换好比赛衣服和鞋子,做做拉伸准备投入比赛。

过了12点,我们准备开始预测最终成绩,由于有两人轮空过一轮,那么跑完12轮就应该是350km,而我们预测能跑到355km,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人要跑13组,这个第13组估计也没人愿意跑,在通宵不睡觉,较高强度跑60km的情况下,谁都不想去出这个风头了,身体吃不消,这时最希望的就是好好睡上一觉。

我们还在查询第二名的成绩,他们似乎掉速比我们还要多一点,而且有两人已经跑不动了,于是他们的小胡有一棒甚至只休息了20分钟,这也导致他直接从19分多掉到21分。不久后,周其祥也掉出20分,这下全场600多人,几乎只有我和脚跟还能将5000米跑进20分。坐在宾馆的地板上休息,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自己还改编了一首《临港之夜》,“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参赛的选手多么辛劳,待到朝霞映红了海面,看我们土人冠军拿到。”

    到了凌晨4点多,正在等第11棒,我实在是累了,正好周其祥跑完一棒,他说:“跑个20分左右就行了,那么拼命干什么?”我想也是,作为一名长跑发烧友,参加过这么多场比赛,无论是1500米,5000米,还是马拉松,每场比赛我都是全力以赴,正如佟强说的“要珍惜每一场比赛。”但这次,我终于要降低目标了,不能总是和自己的极限较劲,这样伤身体,至少前面50km我已经尽力了。于是起步缓慢,后面也就保持较轻松的速度,但呼吸机还是出现了问题,即使我减速,依旧呼吸紊乱,最后19分51秒跑完,是十一组中最慢的一组。

    紧接着,脚跟的第11棒跑出20分35秒,他终于也扛不住了,掉出了20分。只不过一起跑那边掉得更厉害,周其祥也放了,22分多了。

    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平生第一次从天亮跑到天黑,再跑到天亮。第五棒拉比诺和阎虹宇一起跑完,于是接下来大宝和周其祥也携手跑完第11轮。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从宾馆阳台向外看的景色与赛道

   

   第12轮开始,由于我们队刚好超第二名一圈,大局已定,故大家决定保持队形放松跑,两队12名队员两两携手跑。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我和风少OP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脚跟和阎虹宇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李建福和大米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拉比诺和日月老人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大宝和周其祥

    最后一圈,队长罗德曼和胡尧新出征,我们商量好,12人最后一起携手冲刺。到了9点10分,他们终于回来了,大家兴高采烈,携手拿旗冲线。

(1741号罗德曼,1346号胡尧新)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最后,我们队以350km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一起跑以345km获得第二名。赛后大宝说:一起跑是我们强大的对手和朋友。确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下图是我们的领奖照片: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从左至右依次是:大宝、拉比诺、沪天文、橘子(代李建福)、罗德曼、脚跟
 

我的12个5000米成绩单:

滴水湖24小时接力跑-来之不易的冠军

    赛后,好好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北京马拉松报名已经结束,看来抢北马名额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幸好我报了精英跑。这次跑得很辛苦,打算休息2-3天,等体力恢复了后继续投入北马、上马的备战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