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2023-08-31 09:21:03)
标签:

城市铜雕

公园雕塑

户外雕塑

景观雕像

人物雕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祐元年(1086)复出,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赦还,次年病死常州,追溢文忠。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出知湖州,在此前曾:三次到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湖州仅三月,即因作诗“谤讪朝廷”(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拘至京师下狱。晚年被贬惠州、儋州,病逝于常州。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传统工艺石雕,雕刻工艺,景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人物石雕,名人雕像,园林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古人物石雕,苏东坡雕像,户外雕塑
苏轼于 宋仁宗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据传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 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 苏洵,即《 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 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大型石雕,雕刻工艺,公园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现代工艺铜雕,铸铜雕像,历史文化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户外铜雕,名人雕像,景观雕塑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 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大型铜雕,人物雕像,纪念性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历史人物铜雕,苏东坡雕像,文化艺术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名人石雕,景观雕塑,雕塑定制厂家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8]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大型铜雕,人物雕像定制,公园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人物铜雕,读书雕像,铸铜雕塑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历史人物雕像,庭院雕像,景观铜雕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虚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虚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 太师,谥为“ 文忠”。
苏东坡主题雕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