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管理考博参考书、难度解析【考博必知】

标签:
中国社科院农业经济管理考博考博辅导 |
分类: 考博 |

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农村发展系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历年招生人数(@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21/0bbfecfca08a47948d32d7dba70f6704.png
马老师解析
1.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张晓山、苑鹏、崔红志;
2.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包晓斌;
3.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韩俊;
4.贫困与发展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吴国宝;
5.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李国祥;
6.农村金融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李静、任常青;
7.农村产业经济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张元红;
8.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王小映;
9.生态经济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孙若梅、于法稳;
10.农村发展融资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为:林志雄;
11.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初试时需加试“政治理论”(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笔试);
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农村发展系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分数线(@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考博初试分数要求:
2018:外语:50分(小语种60分),业务课一、二考试成绩均不低于60分。
2019:英语:44分,小语种:55分,业务课一、二考试成绩均不低于55分,两门专业课总分不低于125分。
2020:业务课一、二考试成绩均不低于55分,两科总成绩不低于135分。
马老师解析
1.从历年数据来看,社科院农村发展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考博报录比一般在6:1左右,竞争较为激烈,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要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复试采取面试方式进行;
3.复试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复试中将参考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复试办法:
复试考核主要包括对考生外国语水平、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1)外国语水平考查
2020年博士招生考试复试阶段外国语水平考试由两部分组成:外国语笔试和外国语综合能力面试。外国语笔试由学校统一组织,采取网上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外国语综合能力测试由我系自行组织,采取网上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
(2)专业学术水平考查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参考考生申请材料,测评其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10.成绩的评定及计算
(1)复试总成绩300分,180分及以上为合格,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复试总成绩包括外国语笔试50分,外国语综合能力测试(含口语及听力)50分,专业综合能力面试200分。
(3)入学考试总成绩为初试成绩(总分200分)和复试成绩(总分300分)之和。
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农村发展系农业经济管理考博推荐参考书(@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1.《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农业经济学》,李周、杜志雄、朱钢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4.《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概论》 张晓山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
5.《中国农村经济》(月刊) 近一年
6.《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 近一年
马老师解析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地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马老师温馨提示:参考书该怎么读才能更有效果?
(1)通读教材;
(2)研究真题,把握出题方向;
(3)结合教材细读,分析复习重点,琢磨该往哪个方向做笔记和思考;
(4)不断融会贯通,该记的一定要记牢,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理解的要理解,最好不要死记硬背,融会贯通,对于教材所讲观点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
(5)除了看专业指定书目,还可以多看看所考学校老师的专著、论文;
(6)根据真题、复试题目等出题方向,找一些相关论文,记好笔记,多积累,多思考。
四、社科院研究生院情况介绍(@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社科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社科院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研究生院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厚的研究力量和导师资源进行办学。目前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在社科院执教。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导师“一对一”的指导,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科研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4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第20名的成绩跻身“全球智库50强”,并蝉联“亚洲最高智库”。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
五、授课体系(@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六、考博专业课复习心得(@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考博复习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性的工作,有很多的考生都向我征求过考博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意见。可能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认为,考前随便看看书就行了,而有的考生则认为需要花费三到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马老师并不否认只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情况马老师身边也常有发生。
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许我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并不出众,学习,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马老师更倾向于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系统地、最大效率地复习专业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对所考专业的理解力,使得自己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因为毕竟专业课中所涉及的面知识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要是把书中所体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内在联系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种深挖掘的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深度,并且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融会贯通的研究习惯也将令你非常受用),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好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再能找个经验、有能力的人带带你,肯定要轻松很多。
有些考生担心战线拉的太长了会使得自己变得麻木,思想上有所懈怠,进而失去上进心~真的会这样吗?马老师以为,任何工作都是反复的、甚至是乏味的。即使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反反复复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使得自己麻木到失去上进的动力~但,马老师要说的是,如果短短几个月的专业课复习就能使你疲惫、麻木到丧失信心,那么显然,你并不适合读博和做科研。
考博复习,如同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险阻,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状态往往是人所不能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心理状态无疑是最令人煎熬的。也只有咬紧牙关,穷尽各种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坚持挺过这段黑暗的旅途,最终才会等到光明的到来。如同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如需相应课程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