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
作者柳袁照在自序中说,“我对教育的理解,在最近的十年中,相对成熟。我所说的相对成熟,仅仅于己而言”。作者用“相对”这个词就是想表达自己在校长的岁月里,在“做与说”、“想与做”中如何实现“取乎其上而得其中”的智慧。因此,书的标题,绝对不会有满溢感,而有的是内心坚定,语句谦卑。“应该”二字,为的是留下不确定性,给自己留下空间,给他人留下空间。这是作者的大格局,大世界,怎可漏得!
有诗意的地方和诗意的地方明显也是两种境界,前者宽广无限,让人攀登:后者窄化强求,让人拘谨。作者加上一个“有”字,表达的是可有,要有,能有,或者说,必须有!激发的是园子师生应该有的生命瞭望和身心追求。这样领会了,这个字就不会漏。当然作者早就这么想,全书传递的都是如何赋予园子里人和事的诗性灵魂。
这诗性灵魂,十五年,他只为三个词:“情怀、担当、原创性”。办诗性教育、创诗性课堂、做诗性教师、拓诗性视界,强诗性管理,都围绕这三个词展开,当然每到一个章节,可以看出他各有道、术、行,但灵魂都统一在此,留下一串艰难而幸福的痕迹,并且在经意和不经意中去呈现。一草一木中呈现,一人一事中呈现,每堂课、每次活动中呈现。
整本书中有太多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校园生活、真实的校园情感、真实的校园思考。浓缩成一本书,他也被自己感动。对他来说,诗情是终身需要储藏的情感;珍惜它就如同珍惜生命中的奇迹;留下它也就是给自己、给学校、给师生留下历史鲜活的样本。
读完他的书,他的感觉全在三句话里:“这个园子的教育就是传递生命气息”,“这个园子的教育越来越接近理想”,“这个园子所有的人都是全身心的虔诚”。我从来不曾想诗意可以如此酣畅淋漓,然而,他说:“我与你相见,每日每时;我与你相遇,是人生奇迹;我与你相夕,总是梦里;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有阳光的意义。”老师们,就让诗意荡漾在我们的校园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