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做合一讨论集》有感(三)

(2016-08-24 22:41:38)

 教学中为了提高教的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强调做中教,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他们的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方向、速度、水平也存在差异,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鼓励他们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更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提出统一目标和要求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特长、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学好书本知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培养他们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成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学生自学,他说:“智育重在自学”,“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受教。”因此,普遍存在厌学思想,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应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制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教学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