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296098128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山水灵秀话冯村
(2022-04-24 10:24:48)
标签:
杂谈
历史
分类:
乡土风情
冯村四面环山,一溪穿村而过,唯有北面金沙岭的石冯公路与外面联系。冯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丰厚,是余姚的后花园。
虽称冯村并无冯姓村民,以赵姓为主。在元末明初,著名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赵谦先生就出生于此。 赵谦(1351-1395),字撝谦,号考古。明洪武十二年,朝廷撰修《正韵》,赵谦应聘入京,授国子监典簿。罢归后筑考古台,潜心钻研文字学。文字学即小学,是赵谦学术上的最大成就,收入《四库全书》经部。洪武二十二年,赵谦被荐为琼山县学教谕。在海南蛮荒之地,他编写了《童蒙习句》、《学范》等书,被誉为“海南夫子”。赵谦去世后,朝廷曾派人到其家乡冯村寻求遗作。为了纪念赵谦,当地将清贤岭呼作“赵宦岭”。
冯村西南有条通往上虞的古道,把此处山岗称为清贤岭、古道上修有清贤庙。据记载:“清贤庙在凤亭乡,祀晋高士许询”。许询,字玄度,东晋文学家。许询的晚年就在冯村度过,葬于灵源山。他曾赞美冯村:“山远而平,溪清而饶,四望如碧莲叶,灵源山下灵源泉清澈见底,不以旱涝增减,俨然是一个优美舒适的世外桃源。”魏晋时期有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许询善析玄理,是当时清谈家的领袖之一。他与王羲之、孙绰、支遁、谢安等人皆文义冠世,好游山玩水、喝酒赋诗,曾参与兰亭雅会。后人为了纪念许询,便有了“清贤”之说。
村口处建有赵氏宗祠,又名启承堂,坐东朝西,今尚存五开间的
正
厅。解放前宗祠外墙处曾矗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是后人对考古先生的尊敬。
正
厅现为是村民文化礼堂兼旅游服务中心使用。
在正
厅前廊处仍保存一通“明考古赵先生故里‘’石碑,系清道光二十二年重立的。
每当阳春四月,
冯
村
会举办登山节
活动
,引来大批登山爱好者。
登山健身步道起于冯村西翔岙停车场,下
至向家弄
水库大坝,经向天灯头、元梅岭、水天洞、万岙岗、青贤岭、乌丹山、水姑坪、木主岙、桃花岭、茶仙岭、担湾岗、周岗岭,
环线
全程12公里左右。
步道最高处为乌丹山海拔435米,位于整个环线的中心位置,是四明山北麓最高的峰峦。
顶峰登高远眺,余姚城区和四明湖尽收眼底。
冯村一带山上土质肥厚,盛产春笋,远近闻名。
毛竹山也成了村最美的风景。
下冯村临近向家弄水库库尾,在湖边瞭望,只见群山遥列,碧水清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卷。
湖边有一家山庄,虽在山林深处,但生意兴隆。
这里没有城市的热闹喧哗,却能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清新空气,简单又美好。
春风不语,却吹开了这个村庄里的热闹,挖笋,洗菜,晒笋干菜……
几乎每一户住在冯村的人,在这个时节, 都在忙着这同一件事,这些自制的笋干菜一向都受余姚人的喜欢。当春笋上市时,是冯村人最开心,最热闹的日子。
宁静的山村里,散发着泥土芬芳,不愧是余姚的“世外桃源”。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西溪风雅汇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