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296098128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宁海·县城探寻记
(2019-02-12 19:22:1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访古纪实
宁海,顾名思义,宁静之海。相传东海之内皆波涛汹涌,惟有此处港湾风平浪静,故名宁海。静海溢出的这份诗意,令人欣羡,令人神往。
我记得
第一次去宁海,
在2011年,当时高铁尚未建成,需
在宁波汽车南站
乘高速大巴前往。在车站售票处排了好长的队购票,车票到手一看傻眼了,买了一张
去
临海车票,不得不重新排队换票,售票窗口阿姨服务态度非常好,顺利地办理了退买手属,并提醒我今后买票时应说清“宁波宁海,台州临海
”
两地区分,避免
错
买
误
事
,此事对我的
印象特别深。
宁海置县始
于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但建制变更不断,隋朝撤县并入临海县,
唐
永昌元年(689)
又
复置宁海县,治设广度里(今城关镇),
始
筑县城,周围600步
。明万历以后,为纪念明儒方孝孺(缑城先生),改称缑城。明清时隶属台州府。解放后在
1958年撤销宁海县建制,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县治设力洋
镇
,次年4月迁
回
原县城关镇。1961年
又
恢复
了
宁海县,以原宁海县并入象山县的行政区域,
为其行政区域,
归属宁波市管辖。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冬,为御倭寇,知县林大梁倡建新城,至三十三年二月落成,城高2.4丈,厚1.8丈,围1541丈。共设五城门:东靖海、西登台、南迎薰、北拱辰,西北称小北门,皆有城楼,环城开凿护城河。城墙于1958年后逐步拆去,城址改
建环城路。
每一个城市,都有她古老的模样,在城区发展的进程中,慢慢的变换着容颜。八年前我曾走访过老城区,寻找
旧
城地标性建筑。
其一
:
宁海孔庙,据记载,最初的孔庙建于唐开元年间,后经毁迁,至南宋绍兴六年(1136)县
令
钱浚将孔庙迁到县城西南隅,上世纪70年代全部拆除,目前尚存泮池和石
桥,即为今宁海宾馆所在地。
其二:城隍庙
位
于桃源南路,
规模宏大
,
主体建筑有台门、五凤楼、戏台、大殿、寝宫及厢房等,特别是戏台堪称一绝。
当
时为“东方艺术造像博物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北乡大里秀才王锡桐为反抗天主教徙依仗帝国主义势力欺压人民,率众起义,坐镇城隍庙指挥,焚毁教堂,严惩首恶,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
庙
内
设
专题介绍
这
次
起义的始末,
这
是清末著名的
“
宁
海教案
”
事件。
其
三,寻访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宁海西门出发地点,西门的位置及周边的环境情况。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春,徐霞客离开宁海走西大街出西门的。明清时,西大街是城内主要街道,街上建有正学先生祠。于是
沿西大街一直
向西走
。
现在已没老街的旧貌了,只见到一株胸围5.9米,高近30米的古银杏树,相传该树栽于政和四年(1114)。再往西便是柔石故居及柔石中学,在中学大门口处立有一块“徐霞客记游始发地”纪念碑,此处就是古城西门旧址。
离开柔石中学向西数十米,就到了十字路口,此处便是西门外了。
如今在西郊路与大溪畔处新建了一座城楼,每年的5月19日,都在这里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
登
上
城楼向西眺望,远处的群山便是天台山,是当年徐霞客前往之地。
当时,老城区内还能见到成片的历史街区,众多的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而今年故地重游,只能看见成片的拆迁地块及拔地而起的新楼盘了。
如今
城隍庙犹在,四周亦己拆成空地,庙门紧闭未能再次入内参观。许多的老地方无法找回一些记忆,更不用说久远的历史。
老城区己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不管是东门的老屋,还是西门的老街,都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城市迅猛发展后才发现,那些载有岁月痕迹的地方落满了温馨的记忆,人类最终的快乐不是在高楼里遥望高楼大厦,而是生活里感受时光流逝,故乡还在可惜就是回不去了!
2019年春节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马渚登山记
后一篇:
解读“新建伯”石坊题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