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路驿站

(2018-10-06 08:52:43)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户外记行
         唐诗之路”指的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一条山水人文旅游线路。古人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贯穿于浙江东部的一条古道。剡溪为这条古道的精华地段,由于会稽、天台、四明三座名山在此盘结,山间清流汇聚成溪,风光如画的剡溪在魏晋六朝即成为高士名流隐居遨游的好去处。

http://s10/mw690/003enYuHzy7obilxfND09&690

http://s11/mw690/003enYuHzy7obilTPIKba&690

http://s11/mw690/003enYuHzy7obilHiXM3a&690

http://s15/mw690/003enYuHzy7obin5kRM1e&690

http://s3/mw690/003enYuHzy7obinbT4C92&690

http://s15/mw690/003enYuHzy7obini0Uefe&690

     古人游浙东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大诗人李白、杜甫也都曾经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在浙东一带形成了一条飘逸着翰墨清香的“唐诗之路”。 
   中国山水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北方战乱,政治中心南移,黄河流域的居民纷纷避乱南迁,会稽郡成了当时主要的移民聚居地之一,从而引进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促使会稽一带,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特别是秀丽的山川风光,正好迎合了当时回归自然、企求心灵超越的思想潮流。
    公元311年,曾任西晋太子太傅、国子监祭酒的谢衡率众多谢氏家人举族南迁,选择了曹娥江边上东山之地。谢衡来到东山之后,在东山国庆寺边构建了“白堂”、“明月堂”和“始宁园”大宅。公元342年,谢安坚辞宰相王导的挽留,带着堂兄谢尚和大哥谢弈资产,隐居东山,继续扩建始宁园。后又经其侄子谢玄,谢灵运,几代人努力,将东山一带成为环境幽雅、风景怡人的“始宁墅”。
     从此之后,曹娥江边的东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成了江东名士遨游、寄寓和聚会之地。谢安后来“东山再起”,谈笑之间,指挥了一场“淝水之战”,挽救了东晋的命运。但当他取得盖世功业之后,并不贪恋荣华富贵,而是急流引退。他既能入世,又能出世,成为古代中国文人的楷模。东山从此更成了人们津津乐道和无限仰慕的著名圣地。
    诗仙李白曾经四次来到浙江,东山是他最心仪之处,谢安是他最崇拜的偶像。故而留下了:“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等不朽诗篇。  由于李白率先踏上了这条旅游专线,引得无数唐代诗人慕名而来,开启一条令人瞩目的诗赋热线。
       以下东山景区景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h0uhhb1d&690

http://s6/mw690/003enYuHzy7obh1aiAl75&690

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isVUO97d&690


http://s8/mw690/003enYuHzy7obdza4h937&690

http://s16/mw690/003enYuHzy7obdz7YU79f&690

http://s16/mw690/003enYuHzy7obdzzv0Hdf&690

http://s6/mw690/003enYuHzy7obdzpk2N85&690

http://s4/mw690/003enYuHzy7obdzOkbVf3&690

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dzDB5H0d&690

http://s15/mw690/003enYuHzy7obdA2mMm5e&690

http://s1/mw690/003enYuHzy7obdA2l4Ac0&690

http://s5/mw690/003enYuHzy7obdzXSjG14&690

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dAmVDT3d&690

http://s1/mw690/003enYuHzy7obdAbT7aa0&690

http://s1/mw690/003enYuHzy7obdAziDu20&690

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dAoz4p3d&690

http://s10/mw690/003enYuHzy7obdAO63Td9&690

http://s14/mw690/003enYuHzy7obdADJF3cd&690

http://s11/mw690/003enYuHzy7obdARGki4a&690

http://s5/mw690/003enYuHzy7obdB2c0Ab4&690

http://s7/mw690/003enYuHzy7ov35MZQGe6&690

       上虞无疑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 实在是诗人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的必经之地。 在唐代350多年历史中,在这条路上诞生的诗人不下60余人,而徜徉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诗人则多达400余位。他们留下无数诗作名篇,其中包含了不少描写上虞山水的著名诗篇。 
        唐诗之路表面看来,游山玩水歌咏山水秀丽,其实在众多诗人心中,寻找着一座山,其目标虽为天台山,在唐朝时天台山地偏一隅,但当年全能道士司马承祯修行在天台山中,以他道骨仙风,国师之誉四海皆知,世人想在朝庭为官,只凭司马承祯的一封推荐信,为此诗仙数次来越,期望司马承祯的引荐,进京为官不是一件难事。明代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若在唐代则“欲识丹田气,多从天台游。一生痴绝处,寻梦到越州。”天台山道能通天,怎么不能引来大批访者呢?仕路并不平坦,有起有伏,如同唐诗之路那一样有曲折旋回,有起伏不定,才觉得如此耀丽篇章,诗路中有座驿站,那就是东山,它不仅安抚着失意人群,更指望着今后再起。东山再起”是人生最值得想望的心灵驿站。
                                                                                       18国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