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置与批改

(2015-06-15 15:43:18)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教学小记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重要的的组成部分之一,形成语文概念、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方法与技能、创新意识和智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背景下,树立一个正确的作业观,设置适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作业,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成果。

下面我就以一个表格的形式介绍一下我在作业方面的设置:

年级

作业本设置

内容

使用

批改方式

 

 

积累本

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随堂使用

教师亲批

练字本

配套练字册

练字十分钟使用

教师亲批

 

写话本

每周一篇周记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经历的事情。

每周一篇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可以在家完成。

 

大组组长批改

午读记录

记录午读自己的读书情况,并适当记录自己学习的新字新词。

 

 

午读使用

 

大组组长签字

听写本

一课一听写

随堂使用

同桌批改

生字本

一课一写

随堂使用

小组组长批改

预习本

记录新课的预习作业。

课代表记录

教师查阅

有效的作业批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谈谈自己在作业批改方面一些浅显的看法。

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人都是为了受赏识而存在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所以我认为语文作业批改中巧妙的使用评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它能成为学生发展的“催笔者化剂”。以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做到评语富有激励性和如何让批改方法富有成效性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希望和同行共同探讨。

在作业批改中我总结了一下,我习惯用一下三种类型的评语:

一、    评语式批评

评语式批评能维护学生的自尊。现在的学生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事倍功半。在作业中,连抄写生字词这样简单的作业,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百分百地做对,这时在批改作业中光凶巴巴地打上一个“×”,也许有的学生听之任之,根本不注意,不订正。一般出现情况,我都会将错误的字勾画出来,并在下面配上欢快的带有“请订正”的印章,提供给学生“改正再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动力启发、帮助下改正错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期待式评语

采用期待式评语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应尽量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对于语文综合能力不错但是书写糊涂的学生,给与“继续努力”、“加油”等诸如此类的期待式评语,增强学生自主行为的调控力,确立了认识动机,增强自信心。

三、肯定式评语

采用肯定式评语评价,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上进心。学生在作业中,书写工整,或者是比上一次作业有进步的,我都会在他的本子上奖励一个你真棒,并适当加上一句信任的鼓励、关爱的评语,如“继续努力!"字迹工整”使他们心理因素得到优化,进入良性发展状态。当他取得优级评定时,会急着要把本子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渴望也能获得同学的好评,这一举动,又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网络,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    批改方法

1、教师亲自批改:积累本,练字本。

2.学生相互批改,规范作业意识。这种方法我一般用在课堂对于课后习题的检查,重点字词的听写,订正,或者是早读对于课文背诵的检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之间(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行列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当然,老师必须在之前提出作业批改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下课时,老师应收回学生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检阅或抽查,对学生互批质量进行验收,作出作业质量分析。学生对取得批改别人作业的“资格”很感兴趣,在浓厚兴趣和高度热情的支配下,学生定会很认真对待,并迫使自己反复思索,认真检查。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语文作业观。

3.学生代表批改,通过比较培养深刻的思维能力。一般家庭作业我是交给班里的小组长检查。我是将班级分为十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水平出色的小组长(在班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中轮流挑选),然后让他们作为代表对照参考答案对其他学生作业进行分组批改。然后这十名小组长的作业交给班长。我给这十一名同学没人发了一个作业批改记录本,这十一位同学通过纵横比较,讲小组成员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形成系统的形式再交给我,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认识问题的深刻性,这更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种批改方式适用于对中、上水平学生的指导。

以上就是我在作业设置与批改方面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浅显的认识,谢谢大家的聆听与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