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有感

(2014-05-27 21:52: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逐步地训练儿童去从事人生最主要的事业——从事严肃的、刻苦而持久的劳动,这种劳动没有紧张的思考是不可能的。他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儿童应当学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摆脱周围的一切,以便集中精力去达到教师或他自己所提出的目标。应当使儿童懂得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无论如何不要让学生感到一切都轻而易举,不知道什么叫做困难。

    如何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出具体的有梯度的能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串,教学生学有所依,思有所源,有条不紊的进行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

    如何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是一门学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是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的重要前提。甚至,能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学生无所事事。这一点本人觉得难度很大。我们现在实行班级授课制,一个班接近平均五六十个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多种多样。经常说分层教学,实际上效果并不好。经常是优秀生吃不饱,大多时候无所事事,干着急;学困生吃不了,也无所事事;大多数时候将就中间生了。感觉照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很是令人无奈。

    困难是存在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抓中间,促两头,实现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带翅膀的花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