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中的朗诵和讲述技巧(随记)

(2013-12-01 20:1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漫步芸端

 

 

朗诵艺术的含义

朗诵:朗——声音清晰而响亮

          ——用高低抑扬的语调来表达

    朗诵:在特定的场合,用有声语言把文字,组成的篇章里所蕴含的情感内容艺术化的表达出来,它可以揉进一些舞台表演的元素,是一种大众的文化传播。 

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

    叶圣陶先生从教学的角度,在更深的意义上提出: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意的途径。朗读既有再感受的魅力,又有再体验的动力,更有自我检验的活力。应该说,朗读引导着朗读者和听者走向文字作品更深的去处。

    二、朗读有利于提高语言表现力

    朗读应该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都要体现在有声语言中。这种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无论对我们从事文字写作,抑或对有声语言的表达,都起着自觉学习运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就贮存了许多可资借鉴、可供取用的表现手段,并在需要时或召之即来,或妙手偶得。朗读的作用

三、朗读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不但感染性是艺术的一个肯定无疑的标志,而且感染的程度也是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志。苏联诗人吉洪诺夫就说过,听了郭沫若的发言以后,认识到只有用音乐才能形容汉语的优美。优秀的文字作品通过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更能增添人们前进的勇气和希望。

    四、朗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不论是听别人的朗读,还是自己朗读,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素养和造诣;这不但包括从文字语言到有声语言的转变能力,从有声语言推及文字语言的判断能力,还包括着深广的学识、熟练的技巧,更包括着语言的感受力和对语言完美的鉴赏力。

 朗读的作用

五、朗读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途径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成百万的教师是普通话最直接的教学者和宣传家,应该使学生不但在语音方面,而且在书面语言的语法、修辞、逻辑方面都能得到有系统的规范化的教育,消除目前很多学生在中学甚至大学毕业以后还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写通顺文字的现象。

深入理解 把握作品

把握作品结构、抓住作品立意、确定作品基调

真切感受 引发共鸣

对朗诵者来说,感受意味着对作品要感知于外,受之于心。感知于外,不只是感觉到文字的存在,而是透过文字语言感觉到它的逻辑关系和所描述的情景事物;受之于心,便是指感觉到的这一切在朗诵者内心引发的反应。

1、              从逻辑上感受作品

2、              从形象上感受作品

3、              从情感上感受作品

朗诵技巧

古代读书很重视句读、断句,因为那时古书的文字是不标标点符号的,要靠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先明其义,然后对文字加以区分组合。现在我们朗读一篇文字作品,虽然有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但要使文字作品形之于声、及于听众,仍需要对文字作品进行区分组合。这种区分组合,就是运用有声语言表达中停连的技巧,把作品的内容、情感更好地展现出。

    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1、抓住作品的重点

2、抓住语句的重点

3、重音的确定和表达

抑扬起伏 语无定势

    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表现在一定的声音形式之中的。

    具体的思想感情是语气的灵魂,它在语气中处于支配地位;

    具体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躯体,思想感情通过声音形式才得以体现;

语气以句子为单位,它存在于一个个句子中。

一、语气的感情色彩

    语气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语句所包含的是非和爱憎。

    是非是指态度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赞扬、支持,还是批评、反对。

    爱憎是指感情方面的具体性质。比如:是喜悦、热爱、焦急,还是悲伤、憎恨、冷漠等等。

    对语气色彩的把握要做到准确贴切,丰富细腻。

    二、语气的分量

 在把握语气分量时,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1、语句中语气感情色彩本身的级差。

    2、是外部相关因素影响下,态度分寸方面的级差。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语气的分量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三个等级。

三、语气的声音形式

    语气的声音形式可以说是语气的躯体,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将通过恰当的声音形式体现出来。声音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口腔状态、气息状态和声音各要素的变化造成的。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口腔的松紧、开合,吐字力度的强弱,气息的深浅、强弱,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和音色等都会有所不同。

四、语势

语势是指一个句子在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下声音的态势,或者说,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这中间,包括气息、声音、口腔状态三大部分。

语势五种基本类型:

    1、波峰类 :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是由低到高再向低。      

 2、波谷类:声音呈由高向低再到高的态势。

    3、上山类:声音的发展趋向为由低到高。

    4、下山类:声音由高向低发展。       

 5、半起类:声音的发展趋向也是由低到高发展,但上至一半就止住了。

    如何避免语势单一

    句头起点不宜相同:我们把语势的变化幅度假设为五度,那么,尽量不要每句话的起点高度一样高。

    句腰波形不宜相同:尽量不要连续使用同一波形。

句尾落点不宜相同:每句结束的落点最好不在同一高度,停时声音的轻重缓急也不宜相同。

轻重缓急  富于变化

有声语言的节奏并非只是语流速度的变化,还有语言力度和亮度的变化;语言节奏是以相似的基本语气色彩、相似的语势转换形式表现出声音形式规律性的运动,形成语篇或语段整体的鲜明的主导节奏,被人感知和接受。

节奏是有声语言那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把握节奏,首先要引发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要着眼于回环往复

    节奏的类型:轻快型    凝重型   低沉型   高亢型   舒缓型   紧张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