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个梦的组合体,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利。走进《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告诉我们:“我的一生是从小时候观察、研究‘蚂蚁’开始的。以后,我从事教育工作,就开始观察、研究人的特性、人的培养与人的发展问题了。”因为这个梦想,吕老为此奋斗了一生。
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说出了教育的真谛,也是一个教育家所应具有的品质。
吕型伟教育思想点滴录
一、质量观
有外国朋友问我:“中国的教育怎么了?”我说,中国的教育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抓升学率。升学率对基础教育是一件压死人的事。
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看“成才率”,就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如何,是否成才,而不是看这个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
二、人才观
人才的含义:先成人,后成才。
做人的标准:做一个文明人(和野蛮人区分开来)、做一个现代人(与古代人区分开来)、做一个中国人(与外国人区分开来)、做一个地球人(走向国际)。
每个人都是凭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在发展自己。每一个学生我们都不能放弃,每个学生只要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
宽松出人才,表扬出人才,榜样出人才。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三、德育观
人都是可以教育过来的。如果教育不好,只是说明教育的火候还不到或者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德育面临的新挑战是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网络是个好东西,但它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
现在的教育是补短教育,结果长处失落了,短处又没有补好。我们要将“补短教育”变成“扬长教育”。
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不可能样样都好。
一个人做教师,如果不当班主任,那么他只是做了半个教师。
四、人文观
中国民族精神的主题是什么?是“斗”还是“和”?我认为主体是“和”。中国民族传统精神十分丰富,爱国、反抗、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等是一种精神,但这是在受到外国列强侵略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是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进步的。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出“和”,只有在国家强大的时候。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儒家思想是“和为上”。《三字经》首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达尔文曾经说过“人要征服自然”,这句话要从教科书中画去,因为人是不能征服自然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五、课堂观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主张搞好“第二课堂”,而且与“第一课堂”并重。但从现实来看,还是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重,这是对将来而言的,尤其是信息社会到来以后,“第二课堂”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六、特色观
基础教育是普通教育,是打基础的。搞太多的特色我很不赞成。据统计,全国一共有658种特色学校品牌,真是不可思议,对此我不赞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