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到研修的第四天,今天有幸聆听了华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联系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感触颇多。以前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我常常思考,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在区域活动中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角色。今天经过华老师的一番讲解,对此有了一些自己浅显的想法。
陶先生曾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介入,以什么身份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教师是孩子的活动伙伴。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活动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共同遵守活动规则。比如,小班幼儿年龄小,介入次数、时间可相对频繁,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常以妈妈、姐姐式的身份介入,会给幼儿以安全感,信任感。
其次,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指导者。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活动的内容,熟悉每一区域材料的功能,使用方法,对班中每一位幼儿操作使用的情况要心中有底,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有的放矢地观察,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最后,教师介入要讲求适时性。幼儿进入区域开始活动,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通过观察,达到了解。在幼儿活动的中途,切勿随意地去干扰。这样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思路,使原本富有创意的想法因为一个正确答案的告知而终结。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再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要及时介入,帮助,重新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找到问题的突破点。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我们更热情地投身实践,走进区域,走进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