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华
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写字教学专家:
2013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对行楷字有所涉及。人们便对“行楷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行楷字如何定位、从何入手等问题成了议论的焦点,笔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同道商榷。
一、什么是行楷
行楷书是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笔画和结构近似于楷书,但又参以行书笔意的一种书体。它写起来比楷书方便快捷、灵活多变,轻松实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可以说,行楷书是当前手写汉字时应用最多的字体之一,倍受推崇。之所以这样解释行楷书,源于古人对行书的论述。唐张怀瓘在他的《书议》一书中写道:“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可见行书是以楷书为基础,糅入一些草书的写法,化繁为简,加快书写速度,点画萦带、字势连绵、笔意活泼的一种字体。其中“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这就是张怀瓘对行书定义的划分。“真行”即现在通常所说的“行楷”。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古人对“行楷”的理解。
行楷既保留了楷书结构规范的优点,又适当采用了草书的某些简便笔法,方便书写又易于辨识,是最理想的手写字体。而行草接近草书,含有大量的草书符号,笔画省减过多,不容易识读,所以不适于实用。有些人弄不清行楷与行草的区别,习惯于在实用书写中夹杂行草甚至草书,虽然速度快了一些,但是要区分对待。这样是不符合规范书写要求的,也就不是“行楷”书了,应注意避免。
二、行楷入手问题
学习硬笔行楷书从什么方面入手?不外乎两种选择:从今人入手,从古人入手。我认为这两种都可以,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日常实用书写的需要,完全可以从今人的行楷字帖入手。现在的行楷字帖归纳得很具体,练起来容易上手,规律性也很强。由于书写速度加快,行楷在笔画连接方式上与楷书明显不同,应掌握行楷“笔势连贯”的运笔方法,把握行楷的结构特点。如:钩挑呼应、牵丝连笔、减省笔画、改变笔顺、以圆代方等,尽快形成行楷的书写动作自动化。入门初期多体会楷行的不同点,改变楷书的书写习惯,多结合行楷的结构特点进行大量的针对性训练。避免初学者一味地提高书写速度,便只好“潦草楷书”、自创行书、生拼硬造、胡写乱凑。
如果想自己的硬笔书法达到更高的水准,当然要“取法乎上”,还须临写古代碑帖。然而古帖那么多临谁的最合适呢?我认为从王羲之和赵孟頫的入手比较合适。先谈一下临写王羲之的什么法帖作为入门途径的问题,首选《怀仁集王圣教序》,为什么不从《兰亭序》入手呢?《兰亭序》奉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传言王羲之酒醒后,都无法写成,因此让初学者直接入手《兰亭序》,不太合适,而怀仁集王字,历时二十多年,选取的王字,多是具有代表性的,这个过程很理性,不像《兰亭序》那样具有千年不遇的感性。再一个原因,因为是集字,字字之间的联系性不强,比较单纯,不像《兰亭序》的章法神秘,反而更容易上手入法。赵孟頫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楷书有行意,行书深得“二王”精髓,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书家,赵孟頫用笔酣畅流利,得心应手,处处娴熟完备。潇洒之中而见高雅,秀逸之中而见清气,是十足的“中和之美”的风格。因此行楷书的练习从赵孟頫的行书《千字文》《洛神赋》《寿春堂记》入手也是非常好的。
三、行楷书写注意的问题
行楷的书写应用是最广泛的,在现实书写中没有固定的格式,方格、横格、无格等情况都会出现,各有各的要求和难度。在方格中书写,最轻松,不用考虑字距的松紧,只要求字居于方格中心,不宜过高或过低,且最好不要超出方格。(如图1)在横格中书写,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根据字的大小来确定,字间贯气。字不宜过大或过小,要注意相邻的笔画不能重合交叉。字间距要松紧合适,做到匀称美观,不可忽疏忽密。(如图2)在没有格子的纸上书写时,难度最大,既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贯气,松紧合度,又要保证行成平线,不上斜下歪。还要注意行与行之间不能太密,行距要大于字距。每行的开头和结尾要基本对齐,这样书写出来的字整体效果非常好,能给人很好的视觉享受。(如图3)http://s3/mw690/b075daa6g7cf3e06b9a8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