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少数民族服饰的现状
少数民族服饰的现状是:穿它的人越来越少;能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场合也越来越少;加工制做少数民族服饰的人也来越来越少,很多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第二部分: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现状的成因
一、随着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农村等地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他们在工厂,机关,写字楼工作,过于奇特的服装、绚丽的色彩、繁琐的穿着过程、累赘的装饰都不适合城市高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即便穿上了,也不是太协调,这使得那些民族服饰适合穿着的场合减少,使少数民族人民从心理上也不想穿着,更不愿意让自己太“另类”,这是少数民族服饰穿着使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像苗族银头饰、赫哲族“鱼皮衣”、“树皮布”等特点非常鲜明的民族服饰根本不适合在城市工作生活中穿着。
只能在旅游景点或者盛大节日时穿着。
二、大多数少数民族服饰是手工制作、工艺落后、制作周期长、经济回报低。而现代工业生产的批量服装效率高、舒适性高、价格低,同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品牌意识、个性心理和经济条件。两者相比,传统服饰缺点非常大。
第三部分:是否值得拯救
答案是肯定的:值得拯救!
少数名族的服饰都与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息息相关,如苗族银头饰的“牛角”造型,“鱼皮衣”和“树皮布”的诞生,都与当时生产生活条件有关,是劳动人民的的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数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历史,应该从各方面想办法拯救,包括宣传教育、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改进、增加生产制作人员的收益等很多方面。
但是,像“鱼皮衣”和“树皮布”这样实用性极差的服饰,恐怕过不了多少年,就真的只能在博物馆或者光盘中看到了,社会的进步有时真的会抛弃一些东西,但不是忘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