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反思

(2013-05-27 15:18:01)
分类: 高中生物教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难度较大,其中涉及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概念和种类,这些都是学生之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1.       探究、设问、模拟活动有机结合。在RNA的作用和遗传密码的破译2个问题上引用科学史实,让学生自主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而在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等问题上则可采取直接设问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物理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模拟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2.       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阅读的目的明确,易于掌握要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通过相互讨论进行对比总结等。如本节内容中,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不自觉地和前面DNA分子复制等内容相比较,这样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3.       前后联系,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但DNA却不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联系必修1中学过的细胞核(尤其是核孔)的结构,并强调细胞核作为控制中心的作用,从而引出RNA的种类和作用。而在翻译过程中联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将蛋白质合成“全貌”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本节还涉及相关碱基的计算,这可以与DNA复制的相关计算联系起来,DNA中碱基数目:RNA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6:3:1。

   最后教师还需列表格将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比较,主要是模板、原料、能量、酶和产物几个项目,培养学生前后联系和应用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