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11至20各数的认识
|
主备人
|
董子莲
|
授课对象
|
一(5)班
|
年级:
|
一年级
|
授课班级
|
一(5)班
|
时 间
|
2015.12.3
|
地点
|
会议室
|
记录人
|
刘秀金
|
参加教师
|
刘秀金、董子莲、王青红、吴小娟
|
备课内容与讨论情况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
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
主备教师意见:
经过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点,我适当调整了教学思路,设计了《11至20各数的认识》一课,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
签 名:董子莲
2015年 12
月3 日
|
备课组长意见:
本组教师讨论激烈,见解丰富,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签 名:刘秀金
2015年12
月3 日
|
|
|
|
|
|
|
|
|
11至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小棒20根、皮筋2根、铅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