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低段《角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
 (2015-11-24 12:27:00)
	
			
					(2015-11-24 12:27:00)		| 标签: 杂谈 | 
集体备课记录表
| 课程名称 | 角的初步认识 | 主备人 | 王青红 | ||||
| 授课对象 | 
  | 年级: | 
  | 授课班级 | 二班 | ||
| 
时  | 11、06 | 地点 | 二(2)班教室 | 记录人 | 王青红 | ||
| 参加教师 | 王青红、林晓娟、刘秀金、沈陈女、董子莲 | ||||||
| 林晓娟: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课件层次进行突破。 刘秀金: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让学生观察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沈陈女: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董子莲: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 |||||||
| 
  | |||||||
| 主备教师意见: 经过各位有经验的老师的指点,我适当调整了教学思路,设计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 
  
  
  
  
  
签  
  | 备课组长意见: 本组教师讨论激烈,见解丰富,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签  2015年11月6日 | ||||||
注:
1、初备、再备的教案需手写,还要有各参加教师的意见。
2、通过上课后形成的集体备课教案附反思。
3、每次把集体备课的初备、再备、精备教案附在后面。
http://s13/mw690/003ejblRgy6X8Yy5WDG7c&690
http://s12/mw690/003ejblRgy6X8YycSFl9b&690
http://s11/mw690/003ejblRgy6X8YynCCS6a&690
http://s10/mw690/003ejblRgy6X8Yyx22Zd9&690《角的初步认识》 
主评:林晓娟
 
 
 
 
课上完了,但思绪却没有完。回想《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http://s14/mw690/003ejblRgy6X8YF6kYl4d&690
http://s11/mw690/003ejblRgy6X8YFf1Zofa&690
http://s7/mw690/003ejblRgy6X8YFpCbc16&690
http://s5/mw690/003ejblRgy6X8YFy6gIa4&690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