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六年级集体备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015-04-20 13:21:11)
分类: 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

项目名称

专业知识与技能

项目负责人

陈桂程

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1日

活动地点

学校多功能厅

活动主题

议论文的教学

主讲(主持)人

邱爱琴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六年级段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六年级下册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进行教材分析,确定目标、重难点、关键。

2.重点讨论:学生的学习起点如何准确定位目标简要谈谈自己的总体设想。

3.陈桂程老师在六(3)班试教。

4.由陈桂程老师于2015年4月10日在六年级二班执教第一课时。

5.实习生张陈燕老师上《我最好的老师》。

6.2015年4月16日中午进行议课。

 

 

签到栏

(可附页)

 

邱爱琴  赖祝青  陈桂程  彭伟红  张陈燕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 陈桂程                                  时间:2015.4.15

 http://s14/bmiddle/003ejblRgy6RDVrwLjn3d&690

http://s3/bmiddle/003ejblRgy6RDVvJ2QG72&69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执教者:陈桂程       

上课时间:2015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     上课地点:三魁镇小 六(2)班

学习目标:

    1、通过语言实践,正确读记、运用“司空见惯、追根求援、见微知著”等词语。

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等形式自主与文本进行多角度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感受议论文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

3、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结合文中三个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领悟寻求科学真理需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采用朗读、默读等形式自主与文本进行多角度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感受议论文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

2、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结合文中三个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领悟寻求科学真理需要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课件;2、练习纸、事例的记叙文。3、课前写好课题。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前看图片)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会让你想到什么故事?引导关注现象。

图片一:苹果落地的图片

出示:苹果落地——万有引力

            (牛顿)

图片二开水沸腾的图片

(开水沸腾)——(  蒸汽机)

  (瓦特)

师:你很有才,瓦特看到开水沸腾,壶盖跳动,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图片三:狗的牙齿  

师:科学家看到狗的牙齿,可能会发明什么呢?猜猜看。

美国科学家霍埃看到狗的牙齿,由此产生联想,最后发明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拉链。

图四:下面请关注一组数据。

(图片:火车铁轨的宽度)1435毫米,

(图片:动车轨道的宽度)仍然是1435毫米,

(图片:航天飞机两侧燃料箱距离)还是1435毫米

    师:为什么都是1435毫米呢?是啊?这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据说,这1435毫米,是由两匹马的马屁股决定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告诉你,下课你自己去查。其实,很多有趣的发明和发现都藏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十万个为什么》(课件)的主要作者之一叶永烈,很自豪地告诉你,他是咱们温州人。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他写的文章,课题是——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概括事例,了解内容结构

(1)概括三个事例

1、师:打开语文书第110页,请你好好地读读语文书,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事例?(三个)

请你拿出练习纸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填到表格里。

3、投影交流概括三个事例:理解司空见惯。)

   4、师小结:是呀,科学家们通过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不断的研究,最后找到了真理。这样的表述,我们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有。请你好好读读这段话,你觉得哪里特别有趣?开始。 

(2)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

1、师:这里的问号指的是什么呀?那联系上文,你看看这个问号所对应的文字,应该是哪一部分?(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

师:联系刚才的三个事例,问题

   2、那这里的感叹号又指的是什么呢?

3、小结:孩子们,科学家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当中看出了问题。你看,从这些细微的、细小的事情当中,能够看出问题,并且不断地去探索,这样的人,就说他是——见微知著

(3)对比阅读,了解构篇方式

1、师:你看,这三个事例,好像都是在第二自然段的统领下展开叙述的。我们可以说这第二自然段是三个事例的——总起。

第一句就对上面的三个事例进行了总结,,我的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帮我。学生填。一定要这样排序吗?

或者说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作者发表自己的一个——观点。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板书:提出观点)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说他例证观点,(板书:例证观点)最后第七第八自然段的时候,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整理总结(板书:总结观点)像这样,为了让更多人相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文章,我们叫他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而议论文,这样的篇章结构,也是议论文中比较常见的构篇方式,这就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原来以前学了很多的记叙文,里面所蕴含的道理,老师经常会叫我们通过朗读,慢慢地去——品味、思考。

三、对比阅读,感悟议论文的语言严谨、简练

1、过渡:议论文在篇章结构上跟我们平常学的记叙文有很大的不同,那他在语言上跟我们平常学的记叙文又有什么不同呢?

2、阅读事例,发现语言表达的不同。

第一个事例是议论文事例,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个事例,第二个事例是通过课文里的事例以记叙文口吻改写的。请你好好比较比较,默读两个事例,你发现他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可以从整体上去比较,也可以深入细节去揣摩,开始。 

3、交流:议论文过程写得很简单,为什么写得这么一句话就概括了呢?请你联系作者写作的目的,来谈谈你的看法。

     4、小结:你看,记叙文事例有很多修饰性的、生动的语言,而议论文没有,这说明他的语言比较——简洁(板书:简洁)。

     5、圈划修饰性的词语,感受为观点的表达服务的。

   

四、交流感受,提炼文本思考

1、用上“司空见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说启示。

学了今天的课文,你能不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一说,你在这节课上得到的启示呢?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议论文)

  篇章                                                              语言

  提出观点                      见微知著                          简练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严谨

                  2——6

                 (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          

  例证观                        

                 (紫罗兰的变色  )—→(石蕊试纸)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 

                       

      总结观点   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