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集体备课:张巧巧《一分钟》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4-11-12 13:58:05)
标签:
情感 |
分类: 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
集体备课记录表
课程名称 |
《一分钟》 |
主备人 |
张巧巧 |
||||
授课对象 |
|
年级: |
|
授课班级 |
二(4) |
||
时 |
9月20日 |
地点 |
二年级办公室 |
记录人 |
张巧巧 |
||
参加教师 |
陶娟娟 |
||||||
备课内容与讨论情况
陶娟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阅读对话理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
|||||||
|
|||||||
主备教师意见: 效果良好。
|
备课组长意见:
签
|
注:
1、初备、再备的教案需手写,还要有各参加教师的意见。
2、通过上课后形成的集体备课教案附反思。
3、每次把集体备课的初备、再备、精备教案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