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

(2013-06-24 22:09:11)
标签:

第二学期

教育

分类: 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三魁镇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李笑容

活动时间

2013.4.8

活动地点

五年级办公室

活动主题

《杨氏之子》

主讲(主持)人

薛笑梦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李笑容薛笑梦

林爱媚叶丽娟

申请学时

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这次集体备课在三魁镇中心小学进行,备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篇课文《杨氏之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第一次讨论:

    解读文本:

    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通过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体现了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内涵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2.对词语的理解。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第二次讨论:

    完成初稿后,针对初稿中的不足之处展开讨论,完成备课稿的具体细节。

    林爱媚:这是一篇文言文,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虽说有困难,但是文本内容其实很简单,所以教师解释的过程应该可以省略一些,让学生自己解释字词,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李笑容:课文的读很重要,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兴趣很重要,如何能把文章读出古文的韵味就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一把钥匙。

    叶丽娟:我认为课堂上不仅要老师引导,更重要的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如果时间允许,其实可以把拓展部分放到第一课时来,第二课时再巩固和完成作业,这样会觉得课堂更加充实。

 

 

第三次讨论:

    1.确定课外引导拓展的材料。

    2.确定课时分配以及该如何学习课外拓展的两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

 

签到栏

李笑容  薛笑梦 林爱媚 叶丽娟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陈桂程

                           时间:2013.04.12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10.杨氏之子》教学预案(定稿)

薛笑梦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对学习文言文能有兴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学习,我们同学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和我们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在预习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生自主回答。  

2.文言文与我们的现代文章有点不同,读来有点拗口,而且我们理解起来也有点困难。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这篇文言文,一步步把它学懂,好吗?

3.齐读课题。你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

4.一户人家姓什么,我们就管那家人的儿子叫“×氏之子”,如果是女儿呢,就叫“×氏之女”。指名说一说。

5.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对停顿。

1.那课文到底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把文章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是非常重要的。请同学们看读书要求。

    课件出示读文小提示:

    1.把文章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文章读两遍。

    2.读了文章,你知道杨氏之子的什么特点?

    3.文章中除了杨氏之子,还出现了谁?

 

 

 

 

    2.生读文章。

3.指名两个学生读文章,正音。(注意“诣”“为”“禽”的读音。)

4.在古代读文章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文章时很注意停顿、节奏。那这篇文章该怎么停顿合适呢?

师生共同读文,用笔在文中停顿之处作上记号。

4.读古文啊,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就怎么读,同学们再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好吗?(配乐)

5.那通过读书,你知道杨氏之子的什么特点?预设 :甚聪惠

6.哦,课文是讲甚聪慧的杨氏之子和谁的事?(孔君平:孔子第二十六代后人,在朝为官,学识渊博)

三、理解课文意思。

1.板书“甚聪惠”,哪个字说明很聪明?(甚)你能换个词吗?(很,非常)注意“惠”通“慧”。

2.那么这个孩子怎样“甚聪惠”呢?我们就从课文里找答案。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

  

 

3.谁来说说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甚聪慧”?

4.指名说。

5.读古文啊,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就怎么读,同学们再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好吗?

6.课件出示句子,一句句学。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孔君平来干什么呢?结果呢?(“诣”:拜访;“乃”:于是;“儿”:儿子。谁呼儿出?)

你是怎么知道“诣”是拜访、拜见?(板书:借助课文注释)

②你认为当时是怎么样的情景,就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行吗?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①设果是什么意思?

②谁为谁设果?(课件出示: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联系上下文。)

③水果只有杨梅一种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从“设”可以看出水果多,“果有杨梅”可见还有其他水果。)

小小年纪,就知道招待客人了,可见这个小孩子甚聪慧啊!   

④读句子。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正音,强调停顿。)

②理解意思。孔君平指着什么?“此”指什么?强调“君”是您,代表尊称。

③读句子。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④为什么这是杨氏之子家的水果?(孔君平拿杨氏之子的姓氏开玩笑。)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指名读,说意思。(“应声答曰”:马上回答;“禽”:鸟;“未闻”:没有听说。这里的“家禽”和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不一样的。 

②杨氏之子回答的快不快?从哪里看出来?(快,从“应声答曰”可以看出来。)

③杨氏之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也是用孔君平的姓来做文章。)可见这孩子真的是“甚聪慧”啊。

④怎么读出九岁的,甚聪慧的杨氏之子天真伶俐的感觉呢?

    7.现在,整篇文章什么意思,我们同学能明白了吧?谁愿意来说说?

    8.小结:读懂文言文,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借助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就是常用的方法,随着我们语文学习的深入这样的方法会越来越多。

9.文言文的意思都读懂了,再去大声朗读,就会别有一番韵味。那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吧。(配乐)

 

四、读出智慧

   1. 我们知道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是在姓氏上做文章了。那如果杨氏之子是“李氏之子”呢,他该端出什么水果,孔君平才能在姓上做文章呢?“陶氏之子”呢?

   2.我们再来研究杨氏之子是怎么应答的。如果君平他姓“李”?如果姓“柳”呢?如果姓“梅”呢?如果姓“石”呢?

   3.看来,我们的同学也是甚聪慧啊!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生抄本》、《耗子行天下》。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感情诵读课文。

2.体会杨氏子的应对有礼。

3.拓展学习文言文,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通过拓展学习体会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配乐读课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再次体会对话的有趣之处。

1.孔君平没有见到自己拜访的人,想着听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于是就把小孩儿叫了出来想验证一下。看到杨氏子为自己端来的水果当中有杨梅。

集体备课:《杨氏之子》出示:

 

①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他们都在姓氏上作了文章。想象当时的情景,他们会是怎样的语气?

②师生分角色对读。

2.体会应对有礼。

杨氏子应对的话完全对上了孔君平开的玩笑。但如果细细体会,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对话并不完全相同。首先来看:

①称呼:“夫子”

孔君平对杨氏子的称呼是?那杨氏子怎么称呼孔君平的?怎样的人可以成为夫子呢?你从这样的称呼中看出了什么?

②否定语气:“未闻”

出示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读,回答有何不同?

(不用“未闻”显得生硬,用了“未闻”有了否定的语气,更加委婉有礼。再者,孔君平如果不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类,那杨梅是杨氏子家的水果这一说法就不通了,这也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是啊,这说明小小年纪的杨氏子不仅反应快,而且应对有礼,此时此刻,孔君平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甚聪慧)

3.我们一起来把杨氏子的聪明有礼背出来吧!

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巧问妙答的精彩小故事。一起来看看。

出示: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内集:家庭集会。 太傅:古代官名,本文指东晋时期的谢安。  儿女:指侄子辈的孩子。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俄而:不就,不一会儿。  差:差不多。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二)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曾经。  :玩耍,嬉戏。   语:对……说。  然:这样。  瞳子:瞳孔。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瞳,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2.说说能用什么方法读懂小故事?

3.自由读故事,交流大意。

4.杨氏之子、谢太傅兄女、徐孺子的应对体现了他们的机智、幽默,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说话生硬,让人难以接受。如下面的语句,该怎么办?

(1)街道旁边:严禁乱倒垃圾!

(2)图书馆内:禁止喧哗!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和《每课一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