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对比《三字经》两个英译本
(2014-12-08 15:14:01)
标签:
转载 |
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对比《三字经》两个英译本
摘要:《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成为优秀的儿童启蒙识字教材、文化教育材料和学习国学的入门读物,也是早期传教士介绍中国文化之首选。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Wordsmith 4.0软件对Herbert A. Giles (1845-1935)和赵彦春教授的两个《三字经》英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出一个多世纪前的西方译者和当今的国人译者对《三字经》翻译的风格和特点。
关键词:Wordsmith工具;《三字经》;翻译
1.0 引言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取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从明朝开始,《三字经》就已经流传至中国以外的国家。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三字经》翻译本是拉丁文。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于1579年到澳门学习中文,他从1581年就开始着手翻译《三字经》,并将译文寄回意大利。在众多汉学家的译本中,Herbert A. Giles (1845-1935)的译本影响较大。Giles与1873年出版了第一部汉英译作《两首中国诗》(Two Chinese Poems),其中包括韵体《三字经》英译文;1900年出版《三字经》重译本“Elementary Chinese: San Tzu Ching”。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经》于2014年9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英韵三字经》以独特的“三词格”来阐释《三字经》这部中华经典中“三字”这一显著特点,三词对译三字。本文选用Giles 1900年的《三字经》重译本与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分析出两个版本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2.0 Wordsmith软件及语料选择
Leech曾指出:“现有的技术是以庞大的语料库为基础进行语言分析,因为单纯靠人工或凭借研究者的直觉很难有新的发现,大量数据下出现的模式使得分析自动化、半自动化或者呈现互动状态。”Wordsmith主要具备三大功能:单词列表、检索、主题词统计。(1)单词列表(Wordlist)功能。该项功能主要用于创建语料库中词汇使用频率列表,确定哪些词汇或词块(clusters)是最常用的,哪些则相对比较少用。Wordlist的主要目的在于:①研究语料库中的词汇类型;②确定语料库中的常见词块;③比较不同文本中特定词汇的使用频率。(2)检索(Concord)功能。这是Wordsmith最主要也最常用的功能,其主要作用是查询和统计某个或某些词汇、短语在指定文本中出现的频数。(3)主题词(Keywords)功能。主题词是研究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特征差异的重要手段,主题词指频率显著高于或显著低于参照语料库中对应词频率的那些词汇。通过主题词功能,我们可以把一个语料库(即观察语料库)中的词频与参照语料库中的对应词的词频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这个语料库与参照语料库之间在词频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语域差异、作家写作风格差异等提供数据。本文主要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4.0对Giles和赵彦春的两个《三字经》英译版本进行分析解读,分析两个译本的特点及风格。
3.0 使用Wordsmith分析比较两个《三字经》英译本
3.1 Wordlist (Statistics)列表
形符数(token)指文本一共有多少个词,类符(types)指文本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词形,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 TTR)主要表明文章所用词汇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类符/形符比越大,说明文章所用词汇的种类越多,相同词汇的使用比例低。
text file | Giles译本 | 赵译本 |
file size | 13378 | 9477 |
tokens (running words) in text | 2245 | 1405 |
tokens used for word list | 2245 | 1405 |
types (distinct words) | 781 | 808 |
type/token ratio (TTR) | 34.79 | 57.51 |
standardised TTR | 40.85 | 63.20 |
mean word length (in characters) | 4.49 | 4.86 |
word length std.dev. | 2.24 | 2.00 |
sentences | 155 | 212 |
|
14.48 | 6.63 |
|
6.86 | 2.38 |
1-letter words | 21 | 23 |
2-letter words | 327 | 95 |
3-letter words | 627 | 254 |
4-letter words | 356 | 317 |
5-letter words | 326 | 268 |
6-letter words | 192 | 173 |
7-letter words | 164 | 118 |
8-letter words | 83 | 77 |
9-letter words | 71 | 51 |
10-letter words | 28 | 14 |
11-letter words | 28 | 12 |
12-letter words | 16 | 1 |
13-letter words | 3 | 2 |
14-letter words | 1 | 0 |
15-letter words | 2 | 0 |
从这个表中首先可以看出两个译本的文本大小,Giles译本13378,赵译本为9477,说明Giles译本的篇幅明显长于赵译本。其次,再看两个译本的形符数,Giles译本有2245个,赵译本有1405个,说明Giles运用的词汇数量多,也同样表明Giles译本篇幅长于赵译本,然而Giles译本中的类符,即其所运用的不同的词形,数值为781,赵译本的类符数为808,赵译本的类符数明显大于Giles译本的类符数,说明赵译本中所运用的词汇较多样,相对于其各自的文本大小而言,赵译本中的词汇总量少于Giles译本,但其词汇的种类却多于Giles译本,说明赵译本中的词汇较丰富多样,这点可从类符/形符比中看出,一般超过1000字以上,就会采用标准类符/形符比(standardised TTR),鉴于两个译本均为1000字以上,在此采用的是标准类符/形符比,Giles译本为40.85,赵译本为63.2,赵译本数值远远大于Giles的译本,表明赵译本中词汇较丰富,而Giles译本词汇则相对贫乏。
平均词长(mean word length)是指文本中词的平均长度,以字母数为单位。一般文本的平均词长为4个字母左右。平均词长反映了文本用词的复杂程度。平均词长较长,说明用的长词较多。词长标准差(word length std. dev.)反映了文本中每个单词长度与文本平均词长的差异,标准差越大,说明文本中各单词词长之间的差异就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Giles译本的词长标准差为2.24,大于赵译本的2.00,说明Giles译本中单词词长之间的差异比较大,Wordsmith的检索结果也可以印证这点,Giles译本中词长跨度为1个字母单词到15个字母单词,而赵译本则相对较小,为1个字母单词到13个字母单词。这点可以说明赵译本相对于Giles译本而言较为整齐,《三字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顺口、易记,赵译版的《英韵三字经》(The Three Word Primer)在格式上也是三词对译三字,行文整齐简洁,流畅易懂,且有韵律朗朗上口,而Giles版的译文则在此方面有所欠缺。同样的,Giles译本中的句子数为155,赵译本为212,相对于其文本大小而言,Giles译本文本大于赵译本,而句子数量却少于赵译本,说明其句子长度要大大长于赵译本中的句子,平均句长这一数值验证了这一点,Giles译本为14.48,赵译本为6.63,虽然句子的长度与句子的复杂程度并不是一回事,但就整个语料库而言,句子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句子的复杂程度,同样表明赵译本整体上要更加简明凝练。例如,《三字经》开篇第一段文字: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三字经》)
Giles译本为:
Men at their birth,
are naturally good.
Their natures are much the same;
their habits become widely different. (Elementary Chinese: San Tzu Ching)
赵译本为:
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The same nature,
varies on nurture. (《英韵三字经》)
从两者的译文可以看出,赵译本句子整体短于Giles译本,整体更加简洁凝练,且用词简单,容易理解,符合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3.2 Wordlist (Frequency)列表
N | Giles译本 | Freq. | 赵译本 | Freq. |
1 | THE | 241 | AND | 50 |
2 | AND | 118 | THE | 35 |
3 | OF | 114 | GREAT | 17 |
4 | TO | 41 | THESE | 17 |
5 | ARE | 29 | YOU | 16 |
6 | WAS | 22 | TO | 15 |
7 | IN | 21 | OF | 14 |
8 | A | 20 | A | 13 |
9 | DYNASTY | 19 | FIVE | 11 |
10 | THESE | 19 | WITH | 11 |
11 | IS | 17 | FOUR | 10 |
12 | HE | 16 | N | 10 |
13 | BE | 15 | THEN | 10 |
14 | HIS | 15 | THIS | 9 |
15 | WHEN | 14 | ARE | 8 |
16 | THEN | 13 | GOOD | 8 |
17 | WE | 13 | LEARN | 8 |
18 | WERE | 13 | MAN | 8 |
19 | WITH | 13 | NOW | 8 |
20 | AT | 12 | THREE | 8 |
21 | NOT | 12 | AT | 7 |
22 | ON | 12 | CHOUGH | 7 |
23 | THEY | 12 | DID | 7 |
24 | WHICH | 12 | HIS | 7 |
25 | CHOU | 11 | IN | 7 |
26 | SHOULD | 11 | IS | 7 |
27 | THEIR | 11 | ONE | 7 |
28 | THERE | 11 | READ | 7 |
29 | WHO | 11 | ALL | 6 |
30 | YEARS | 11 | FOR | 6 |
31 | AS | 10 | GRAND | 6 |
32 | MEN | 10 | HAN | 6 |
33 | ONE | 10 | MAKE | 6 |
34 | SPEAK | 10 | SEVEN | 6 |
35 | YOU | 10 | THEY | 6 |
36 | FROM | 9 | BOOK | 5 |
37 | THREE | 9 | FALL | 5 |
38 | AGE | 8 | FROM | 5 |
39 | ALL | 8 | HE | 5 |
40 | AN | 8 | KNOW | 5 |
表2
以上列表称为Wordlist列表,是两个译本中排名前40的词汇,主要用于比较两个译本中所用单词的频率。通过以上列表,我们可以对两个译本的用词有个整体了解。表中可以看出两个译本排名前十的词汇有很多是相同的,即列表中标红的部分。列表中标蓝的部分为人称代词,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人称代词you的使用,you在赵译本中出现的频率排名第5,而在Giles译本中却排到第35位,远远低于其译本中其他人称代词如he,his,we,they,their等。第二人称的使用可以增加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且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
4.0 结语
本文利用Wordsmith 4.0软件对《三字经》两个英译本做了简单的分析、评价,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赵译本整体篇幅较短,句子短,简洁凝练,简单易记,继承了原文《三字经》的特色,而Giles译本的篇幅较长,句子较长,其译文更多的是对原文的解释,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因而较为复杂偏冗长。《三字经》这部经典作品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通俗、顺口、易记,本文只运用了Wordsmith 4.0软件对译本进行分析,稍显单薄,只能部分说明译者的风格和译本的特点,并不能代表整体。另外,利用软件进行文本分析、评价不能做到更深层次的评析,如深入对译文内容的推敲,这也是此文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因此,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扩展研究,以期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文献
魏银霞. 用语料库Wordsmith工具对比《论语》两个译本—以《学而篇》为例[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4, (2): 26-30.
申蕾, 李晓霞, 赵莉.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对《孙子兵法》中外两个英译本的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 81-83.
赵彦春. 英韵三字经[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