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观连天飞雪有感
(2022-12-27 18:26:34)
不同于往年,今年我非常惧惮下雪,看到天空零散的雪花,我就莫名紧张起来,唯恐上下班路上遭遇铺天盖地的大雪。实力是自信的能源,身体出现任何状况,首先要过的第一道关就是信心——对身体的自信程度,伤愈复出,我提心吊胆的是身体的结实度应付不了冰雪的路面。
谢天谢地,那天下雪正好赶上休息。历来如此,只要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休息的时候一般都会起的很晚。懒床,对我而言不是恶习,一夜间屡屡醒来,太需要黎明前回笼觉的补充。那一天,当再次醒来的时候,本该有些亮度的屋子暗得一瞬间错乱了我的感觉,天没亮?不可能吧?疑惑中,看到屋顶斜窗上堆满的积雪,立刻明白,原来下雪了。
起床,洗漱,吃饭,所有的程序走完,坐到临街的窗前,已经是上午九点左右。桌子上泡着一壶茶,热气氤氲出别样的暖意,隔着玻璃,看嘶吼的狂风将漫天的雪片胡乱地扬出天女散花的效果,舒适地靠在椅子上,是暖暖的屋子与冰天雪地的外面形成的巨大反差,带给我这种独特的享受。雪很大很大,樱花瓣大小的雪片层层叠叠地将天地连到了一起,常常是前面的雪花刚刚落到窗前的矮墙上,后面的便迅速地将其覆盖,就这样一层一层积攒成一条厚厚的白地毯。桌子上的书,我一直没动,望着街上匆匆的行人,猜测他们这样的天气出门的各种可能,远比读书有趣的多。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无聊的人,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人,生存对谁都是第一位的,这是人性相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延伸开去,猜测他人出行的境遇,其实就等于在为自己量身定制。雪越来越密,就连玻璃都沾上了雪花,举头远望,对面山脊的松林顶部竟然形成一个巨大的冠盖,使得整个山峰突兀间更显高挺,并且有点雪山的模样。街道,早就铺上厚厚的一层,小心翼翼行驶的汽车里,人们无一例外地从摇动的雨刷缝隙,探寻着积雪下面的路况。大雪朦胧了整个世界,自然也朦胧了所有人的双眼。
我觉得这样的天气花点时间欣赏雪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能坐到窗下去花半天功夫看雪的,一般都是胸无大志之徒,怀揣鸿鹄之志的人,整天想的都是如何改变命运的各种设想,哪会无聊到去看雪。不过,随着普通人致富梦想的翅膀屡遭折断,现在尤其是年青一代,很多人选择了躺平,这是无奈,也是最理性的选择。固化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无异于痴人说梦,与其拼命讨生活,不如坦然放弃不分昼夜的职场拼杀,回归简简单单的一日三餐。赏雪就是这样的生活,一辈子很快的,《红楼梦》说得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与其艰苦跋涉后宿命般撞向那条叫失败的终点线,为何不“半途而废”找一个树荫躺平?生活上,我早就举起了白旗,任何不屑一顾和鄙视的眼神,都不可能再次唤起我的羞耻感,也决不可能激发我的斗志。我觉得一败涂地挺好,起码它卸掉了本来就背负不起的包袱,可笑的是,偏偏有人连内裤都输掉了却依旧摆着大不了从头再来的POS,并管这叫百折不挠。输就输吧,生活不是赌场,即便你孤注一掷最后成功翻盘,那又怎样?难道你用健康和快乐换取的就是有人往你的指缝塞雪茄,在背后接你耸肩抖落的大衣?没有红地毯,咱就去山间的小路走走,没有簇拥的人群,咱就一个人窝在家里看看雪景,只要不奴颜婢膝捧臭脚,粗茶淡饭不也是生活吗。
雪不知何时变得稀疏,一缕阳光穿透雪幕直射到眼前的桌面并反射到天棚上,这不会是雪霁的信号吧?俯望人行步道,积雪被踩踏得污浊不堪,三三两两,披一身积雪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接近一个上午,翻开的书一直静静地躺在我的眼前,所有的时间,都被我消耗在飘落的雪花上。雪终于停了,偶尔被风吹起的雪花,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从眼前划过,落到目所不及的地方。看着镜子般光滑的路面,我又担心起来,闲适的好心情也随之打了一个对折。
午后,铲雪车出现在马路上,将铲起的积雪喷撒到路边,想起小时候,那时单位是要组织扫雪的,常常是雪一停,人们都出现在大街小巷,挥舞铁锹、扫帚将雪堆到路边。现在虽然有效率更高的除雪车,但缺少了很多的人情味。由此可见,科技也不是万能,什么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如何平衡,检验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