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厨师

(2022-11-17 16:19:06)

我不是厨师

 

喜欢吃,是人的天性,一些颇具赚钱头脑的人纷纷转投厨师行业,与真正从事餐饮的厨师们抢夺短视频的阵地,为迎合人们热爱美食的天性,他们各显其能,拿出所谓的绝活,将五花八门的菜品和面食呈现出来,哀求大家点赞,以博眼球的方式搏名搏利。

我不是厨师,平日做个家常菜尚且凑付,明知道在错误的方向即使为搏名搏利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但为了能留下些可怜的笔墨,也只能多谈一些关于饮食的话题。我不哀求大家的点赞,我只哀求“新浪”能否列一个“敏感词”大全,这样便于在博客上操作,否则,一上午敲击键盘的所获因敏感词而胎死腹中,对自己而言未免可惜,这也是我在博客上不得不谈做菜的苦衷。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方水土最适合的是培育“大师”,以厨师这行为例,什么川菜大师、粤菜大师、鲁菜大师、湘菜大师、淮扬菜大师,简直比牛毛都多,如果有人敢质疑,不仅人家有各种证明身份的证书,好像每个大师都有一帮弟子为其站队,谁知道会不会有某位弟子为了捍卫师父的名声而给你一板砖,小心为妙,对这些大师咱们还是躲着点好。由此类推,见到各行业的大师,比如经济学大师、文学大师、艺术大师、武术大师,咱都得躲着点,大师在我看来跟黑社会很相近,显著特点是都有一帮干儿子和等级各异的小弟,有事一起上,出事了地位最低的小弟扛。我觉得大师的涌现跟市场经济脱离不了干系,看到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了享受美食的条件,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就去做菜;看到人们有盲目崇拜的遗传病,就有各种的大师供人们崇拜。需求决定供给,市场经济的影响力,处处显现。

不会炒菜,或者更高档点说不会烹饪,自然成不了厨师,成不了厨师也就成不了大师,也就不会有为了饭碗肯磕头拜师的弟子。然而,不管是不是厨师,有没有徒弟,人都得要吃饭,而我的关于做菜的一点心得,纯来之于吃饱肚子的需求,也就是一日三餐的操作。个人认为,想把饭做好,首先是用心,这是先决条件,然后才是对餐饮的理解跟水平。过去很多家庭妇女饭一样烧得很香,香到成为孩子们一辈子不忘的“妈妈的味道”,诀窍就是用心。我认为在烹饪上是不是大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食材的态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粮食心存敬畏的人都是好厨子,而不用心做菜的厨师,即使周身被大师的光环缠绕,也很难赢得人们的尊重。

除了用心,佳肴最好有美酒相伴,有好的就餐环境。当然,所谓的佳肴也是因人而异的,撇开老百姓餐桌上百年难得一遇的类似龙虾、熊掌、鲍鱼、海参等高档食材,“可口”是佳肴最基本的标准,好环境同样如此,自己喜欢的地方就是好环境。可能是年龄的关系,我现在对去饭店品尝美食,总存在一种莫名的抗拒,与许多人一起在精致的盘碗面前频频举杯相比,我更喜欢在家里一个人独酌。常常我会购回一两样海鲜,比如虾、蟹、海螺之类,配一个五香或油炸花生米,再加一个黄瓜拌猪头肉,摆在阁楼临窗的位置,烫一壶酒厂的散白酒,一个人,俯视街灯里的身影和车辆,仰望天空的星星、月亮,随意地端起酒杯,轻轻啜上一口,然后佐以菜肴,无拘无束中便觉得这是天下最难得的美味了。

说到这,又想到大连的美食。大连人真是有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我们比内陆地区的人们更容易吃到海鲜,因为靠海吃海,所以自然催生出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海鲜烹饪方法。记得当年在旅顺龙王塘工作,因单位坐落在渔村,又紧邻渔港,在经常可以吃到新鲜的海产品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海鲜的烹饪及制作方法。比如,将跟筷子长短差不多的带鱼清洗干净,按照十斤带鱼三斤盐的比例,盛装在玻璃罐或其他可以密闭的容器内,经过时间的发酵,便是很美味的鱼酱。还有一道至今难忘的菜——海带炖土豆和排骨:土豆切厚片,海带、排骨最好在高压锅分别煮到软烂,锅放油,最好掺入一些猪油,葱姜蒜爆锅,下入排骨、海带和土豆片,加酱油和盐,大火翻炒,添适量开水,再加少许糖,大约炖十几分钟,待汤汁浓稠后,放入葱花,起锅装如汤蛊。此外,冬季的海菜豆腐汤,也是一道极鲜的美味。这是一道汤菜,去海边在礁石附近捞一种叫“下锅烂”的水生植物,回来淘洗干净,锅里放猪油,油热,放入切成小丁的五花肉翻炒,加葱炝锅,然后加水,下入提前切好的豆腐丁,锅开后,加盐调好味,下入“下锅烂”,开锅立即关火,再放入提前准备好的葱花。

冬季喝海菜汤是老大连人的传统,现在离数九寒冬越来越近,又快能喝上海菜汤了,每次想到那一碗碗翠绿的海菜汤,眼前总会浮现出祖母的身影和那张红色的有些古义的小饭桌。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